液化气罐事故频发 事故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安全隐患?

发布时间:2025-01-11 02:41:26 来源: sp20250111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2亿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广泛应用在个人家庭、餐馆等场所。瓶装燃气的用户约5600万户。液化石油气相关安全问题影响广泛、不容忽视。那么,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如何?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安全隐患?

  今年6月,宁夏银川一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炸,造成31人死亡,7人受伤。7月,江苏盐城建湖县一烧烤店发生煤气罐爆炸,造成1死1伤。10月23日,甘肃庆阳一商铺发生液化气罐爆炸,导致三间商铺倒塌。这起事故发生六天后,也就是10月29日,哈尔滨市一居民家液化气爆炸,致1死4伤。

  市场监管总局连续两次发布了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其中第二次通报的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是与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结果显示,抽查45批次产品中,有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超过了22%。另一类事关使用安全的产品是燃气用具连接软管,不合格检出率也达到了10%。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气体装备部副主任薄柯:这些事故经过事后调查分析,大部分都是因为液化石油气钢瓶后端的灶、管、阀等器具的老化和人员操作的问题,引起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的燃爆事故。其中胶管的事故占据较大比例,大约占据32%,主要的原因是胶管的老化、脱落还有老鼠咬噬导致胶管泄漏。

  宁夏:2.6万只液化石油气瓶被出具虚假鉴定

  每一起液化石油气事故都涉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日前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在宁夏中卫市,当地一家企业对2.6万只不符合条件的液化石油气瓶出具了虚假鉴定结论,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安全隐患点。执法人员予以查处。

  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中卫市容大燃气销售有限公司是宁夏中卫市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也是中卫市唯一一家具有气瓶检验资质的单位。中卫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被发现未按相关要求进行气瓶充装活动,使用已报废的气瓶,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安全隐患点。

  宁夏中卫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局长 刘斌:这个公司从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然后到站长,包括具体检测人员,实际上他对气瓶检测的规程是相当清楚的,所以我们认定,他主观故意性是非常明显的,说穿了是故意而为之,为了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对于涉事企业中卫市容大燃气销售有限公司,市场监管部门按照从重处罚的原则作出了罚款520000元的行政处罚,并将当事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贵州:无资质人员非法运输超期未检验气瓶

  调查中记者发现,液化气瓶的安全隐患不仅出现在出具虚假鉴定结论等违法行为上。

  前不久,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交管部门就截获一辆厢式货车,检查发现,不但驾驶员和车辆都没有危化品运输资质,而且车上载的365个气瓶中,有223个超期未检验。

  贵州省瓮安县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 谢建:我们气瓶要求是每4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气瓶在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缺陷。

  办案人员很快从货车行动轨迹当中,锁定了位于瓮安县境内的一家充装站,而在库房里摆放的多把液化气瓶充装枪,引起了办案人员的注意。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副处长 徐庆捷:这种枪是经过信息化改造,可以控制充装行为的。如果是合规的气瓶接触到这个枪以后,对它就能识别,能够如实上传充装的记录和数据到我们的监管平台。但是如果是使用这种普通的非信息化改造过的枪,就可以充装任何气瓶,这就会导致监管平台不能如实收到记录充装行为和数据。

  此外,在充装站充装作业平台上的两台二甲醚充装秤里,办案人员还发现大量9月13日凌晨的充装称重记录信息,而这些记录数据并未按管理规定如实上传监管部门的监管平台。

  证据面前,充装站工作人员最终承认了9月13日凌晨在充装站,对非法获得的气瓶进行液化气掺混二甲醚的违法充装行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对涉案气瓶中所装气体地进行了抽样检测。

  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高级工程师 高文龙:检测下来的话,它的主要成分有30%左右是二甲醚,因为这个是液化石油气产品,有30%的二甲醚掺混进去之后会对橡胶产生腐蚀,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为二甲醚热值低不耐烧,和液化石油气的市场价格相较而言,每吨有1000元左右的价差。嫌疑人正是为牟利,无视非法掺混二甲醚带来的巨大隐患,给经常使用液化石油气瓶的餐饮等行业埋下祸根。

  瓮安违法充装液化石油气瓶案,5名相关嫌疑人已被控制,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瓶装燃气用户约为5600万户。为了从市场领域保障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自8月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攻坚行动,重点聚焦家用燃气灶具、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等6类产品。

  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副局长 张宏伟:开展集中攻坚行动以来立案查办案件4112件,其中重大案件126起,移送司法机关52件,惩治违法人员152人,责令停产停业202家,暂停、撤销CCC认证证书1957张,罚没金额3335万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燃气安全领域违法违规的40户经营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在3个月的集中攻坚基础上,进一步查找问题,聚焦燃气用具生产集聚区强化源头治理。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 王胜利:进一步推进实施燃气用具,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机制。(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