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20:40:05 来源: sp20250107
坚定文化自信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刘同舫
内容提要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勇气和信心,在中国人民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的基础上,继续谱写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新篇章。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提出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扬革命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领导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深层支撑作用,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充分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文化自信并且能够铸就文化自信的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也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才能形成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日益坚定,文化自信深刻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日益养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坚定文化自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目标所指、路径所依。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勇气和信心,在中国人民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的基础上,继续谱写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新篇章。
让中华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刚健激越、百折不挠的革命文化和团结奋进、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中华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文化建设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文化建设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一要坚持“守正”,在实践中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二要坚持“创新”,敢于善于在文化建设中提出新思路、表达新话语、形成新机制、推出新形式,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和精神智识,满足人民群众高层次文化需求,推出更多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健全文化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依托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健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和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必要条件。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需要全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展现新时代中国新形象,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
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礼敬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赓续中华文明的历史辉煌,就要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指向。今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历史机遇和光荣责任。
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源于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不断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着力推进“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我们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古老的中华文明,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唯物史观认为,文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当代中国的最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逻辑关系,努力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基础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得以赓续,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文明的滋养中得以壮大,这意味着源于古老文明、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善于把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8日 第 13 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