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6:45:11 来源: sp20241215
◎朱梦莹 本报记者 张 强
“黄老师您好,我们在上级机关的帮助下,了解到您承担了一个与电能质量相关的后勤科研重点项目。可否请您派出专业力量为我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前不久,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教员黄生俊接到了来自部队一线的紧急电话。
原来,驻地在西藏拉萨的某旅保障部出现了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导致一台储能变流器烧毁。地方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系统性解决问题需15个工作日,所需经费90余万元。如果按照评估报告操作,该旅保障部面临两个现实困难:一是经费较高且申请流程复杂,二是解决问题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日常训练。他们迫切希望寻求军内专家帮助,并形成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闻讯而动,黄生俊所在的智慧能源创新团队立即开展研讨,结合地方公司的评估报告和现场照片、数据,对储能变流器烧毁的原因进行诊断分析。
智慧能源创新团队是国内率先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智慧能源领域的科研队伍。团队成员曾多次前往高原、海岛和边防部队,为全军各单位新能源建设和战场电能保障提供技术指导。
“我们初步判定是负荷侧的三相不平衡导致变流器被烧坏,如果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即使更换新设备也依然存在被烧毁的风险。”黄生俊说,“找出导致三相不平衡的具体原因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避免后续系列问题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到现场看看。”
没有片刻犹豫,黄生俊和同为智慧能源创新团队成员的王锐带上电能质量检测设备立刻赶往拉萨。由于是第一次进藏,黄生俊和王锐出现了明显的高原反应,他们头痛欲裂、嘴唇发紫。但到达现场后,仍强忍不适第一时间开展问题排查。
根据系统实测数据,微电网所在供配电线路中一次侧A、B、C三相电流严重不平衡,负荷不平衡率远远超过《电力系统运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10%。本以为有了前期的问题评估和方案论证,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但部队营区老旧、电气一次接线图缺失的现实情况又让排查整改工作陷入困境。
为了更快地“对症下药”,他们决定根据实际线路连接情况进行逐一测量排查,通过分析实测结果,最终成功找到导致三相不平衡的直接原因。“营区配电房各负载回路的空气开关中,存在多处A、B、C三相错位连接的情况,各营新增负载时没有进行全局统筹,将新增负载接在了同一相。三相负载的不合理分配最终导致了新增回路三相严重不平衡。”王锐结合现场情况为部队战士详细解释。
找出具体原因后,黄生俊和王锐同部队战士一起对接线错误的空气开关进行调整,并重新分配负载回路。一天下来,他们初步解决了营区负载三相不平衡问题,在不增加成本、不影响部队训练的情况下消除了安全隐患,将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时间从评估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2天,维修经费大幅下降。针对该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排查经过,黄生俊和王锐还出具了《问题诊断评估意见书》和详细的《问题诊断评估报告》,为部队后续的电路整改提供了系统性决策建议和指导,同时他们还为官兵进行了电力操作规范方面的讲解和培训。
“国防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短短48小时的‘硬核’助力,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既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增强了我们打赢的信心和能力。”该旅保障部副部长李虎说。
“紧盯战斗力建设短板弱项攻关,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才能提升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智慧能源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位老师不仅利用专业知识帮助部队解决了实际问题,还通过现场排查为电能质量课题研究积累了实践经验。
记者了解到,智慧能源创新团队后续还将在该部队部署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和监控系统,让科研成果在部队试验试用。“多次深入一线,与部队官兵一道寻找‘症结’,帮助基层部队解决实际问题,使我们了解到部队的技术需求,也为科研工作找准了‘靶子’。”团队负责人说。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