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产业:为绿色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4-12-01 03:30:20 来源: sp20241201

  近年来,河北怀来通过生态补水、退耕还湿等举措,修复官厅水库生态系统。图为3月7日的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鸟儿在空中飞舞。新华社记者 黄晓勇摄

  ◎本报记者 李 禾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正如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所说,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生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涵盖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投资运营、综合咨询等环节,领域齐全、结构优化、分工精细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此前表示,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绿色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与环境改善正向互动

  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优于“十四五”规划设定的年度目标,较2019年下降16.7%;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124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生态环保产业的支撑和保障。

  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贡献显著,生态环境治理的需求也极大促进了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2.16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增长8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109.2万吨/日,比10年前增长144.8%。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印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要求,到2025年,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全国城市如果按照这一要求,在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的处理方面全部升级换代,有望产生规模近万亿元的市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吝涛说。

  国家和各地对环保的投资带动了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增长。2021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949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2022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9013.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

  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生态环境部配合财政部安排2023年度中央生态环境资金671亿元,较2022年增加50亿元。截至2023年底,生态环境部等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229个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总投资9718亿元。

  生态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在逐步提高。2022年,我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22万亿元,比10年前增长约372.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1%。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预测,我国生态环保治理营业收入在“十四五”期间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3万亿元。

  “双碳”目标带来新机遇

  “从各项数据和市场表现看,当前,生态环保产业处于大规模基建热潮退去之后的调整期。”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其林说,传统的污水、垃圾处理的市场需求趋于稳定,相关产业整体面临增长慢、盈利难的困境。因此,转型升级是摆在所有环境企业面前的课题。

  在李其林看来,“双碳”目标的提出创造了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环境企业应加速拓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

  市场期待已久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于今年1月正式重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让人们看到生态环保产业的新机遇、新增长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综合能源服务”再度成为网络热词。“面向焦化、钢铁、电力等高污染行业,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领域,环境企业可提供节能工程改造的核心装备和技术,开展节能工程的方案设计等综合服务,提升能源开发使用效率。”李其林说,面向CCER重启,环境企业还可以参与碳减排管理,包括碳资产管理、标准制定、碳减排核算、碳交易等工作,布局碳减排赛道。

  新能源领域也是生态环保产业的新赛道。李其林表示,环境企业可依托自身优势,布局新能源材料、风光发电等细分领域,开展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发展工商业用户端储能业务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动力电池的拆解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备受关注。“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

  “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正处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赵英民说,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数字技术助力转型升级

  走进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在数智中心大楼的巨幅显示屏上,能看到从原料码头装卸、炼铁、炼钢到轧钢等各环节的全流程实时数据。厂区3座高炉上线自主研发的无人值守热风炉智能烧炉系统后,煤气消耗总量下降了约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1%左右。应推动钢铁企业构建以储能为核心的电力闭环运行网络,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数字能源生态,深入开展极致能效工程,提升现有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

  其实,不只是钢铁行业,近年来,生态环保领域的各行业都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推进生态环保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生态环保治理效率。数字技术正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在推进白河流域治理过程中,利用“大数据+AI+物联网”技术,破解白河水污染物溯源等难题。双流区在白河流域96平方公里范围内部署13个传感器,实现对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三大类排水口的全覆盖监测。同时,该人工智能流域管理系统通过模型训练优化,将污染物溯源预测准确率由40%提升至80%以上,为环境管理和执法提供了强大助力。

  “从发展智慧环保,到如今全面拥抱数字化,生态环保产业与数字化的融合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李其林说,未来,如何推动数字资产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是生态环保产业需要探索的课题。

  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生态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