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1:31:28 来源: sp20241201
近段时间,证券公司2023年成绩单密集披露。总的来看,在去年A股市场波动有所加大、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上市券商承压而上,积极于转型发展中破局开路。自营业务成增长强劲引擎,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深化,国际化发展步稳行健,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行业营收止跌回升
截至4月10日,已有26家A股上市证券公司披露年报,披露比例过半。看营收,传统头部券商依旧保持领先地位。中信证券2023年以600.68亿元的营业收入仍稳居第一位。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紧随其后,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5.78亿元、361.41亿元、336.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9%、1.89%、0.01%。看净利润,各券商涨跌不一。例如,2023年,中信证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下降7.49%;华泰证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7.51亿元,同比增加15.35%;国泰君安证券归母净利润93.74亿元,同比下滑18.55%;中国银河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8.79亿元,同比增长1.43%。
谈及2023年公司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稳居行业头部,华泰证券表示,规模的快速增长、客户的稳步增加、业务布局的日益多元,从侧面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公司更加坚定与客户共同成长、与时代共同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相比头部券商,部分中小券商表现出更强的成长性,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例如,2023年,国海证券实现营收41.88亿元,同比增长15.81%;归母净利润为3.27亿元,同比增长31.18%。红塔证券实现营收12.01亿元,同比增长43.6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710.57%。西南证券实现营收23.29亿元,同比增长3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94.63%。
谈及业绩增长的原因,国海证券表示,公司坚持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客户、精品、能力提升“三大工程”,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公司实现以效益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整体上,证券行业2023年显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东兴证券非银团队分析师刘嘉玮认为,在权益市场持续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市场低迷造成交易活跃度下降,同业高度竞争下信用业务利差缩水,资管业务和投资、直投类业务收入波动且分化,以及严监管环境下2023年下半年股权投行业务增量空间承压。
放眼全行业,增收不增利也较为明显。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全行业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同比上升2.77%;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同比下滑3.13%。也要看到,与2022年相比,2023年证券行业营收止跌回升,走出回暖曲线。2022年,证券业合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1.38%、25.54%。
“虽然已发布业绩的上市券商的表现喜忧参半,但整体好于预期。”国海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孙嘉赓表示,在股市活跃度和赚钱效应较弱的2023年,上市券商表现出了较强的业绩韧性,这主要得益于固收投资相关业务的支撑,而部分中小券商增速较高则是基于2022年较低的业绩基数。
自营业务成增长引擎
回顾2023年,A股市场行情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交投活跃度有所下降。从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券商情况来看,上市券商经纪、投行、资管、交易及机构业务等承压。就投行业务来说,受IPO审核趋严、上市节奏放缓等因素影响,部分券商投行业务表现欠佳。例如,2023年,中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62.93亿元,同比下滑27.28%;中金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营收32.42亿元,同比下降40.30%。再看交易及机构业务,上市券商表现分化。例如,2023年,广发证券交易及机构业务实现营收37.09亿元,同比增长29.43%;国泰君安机构与交易业务实现营收149.30亿元,同比下降4.12%。
证券行业业务表现和权益市场行情息息相关。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分析,2023年一些券商经纪业务下滑,主要受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下降导致;投行业务下降,则受IPO及再融资规模下滑影响;资管业务下滑,主要受管理费率下滑的影响;信用中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则主要因为利息收入与支出息差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自营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强力支撑。中证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券商各项主营业务中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9.99%、27.78%、13.42%、5.54%,自营业务为行业第一大营收来源。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2023年自营业务实现净收入218.46亿元,同比增长23.87%,为中信证券营收第一贡献力量。华泰证券、中金公司自营业务收入也均超过100亿元。对于部分中小券商来说,自营业务收入增长更是推动其业绩向好的重要驱动力。例如,2023年,西南证券自营业务收入3.18亿元,2022年则亏损1.34亿元;红塔证券自营投资业务收入达6.62亿元,2022年则亏损263.22万元。
“稳定高质量的自营投资业务是红塔证券发展的基石。”红塔证券表示,公司自营投资业务在2023年经受住了市场考验,也充分体现了近两年的转型成果。在战略上有效进行资产的大类配置:适度降低权益类资产规模、增加高股息资产配置、增加稳定资产配置,有效应对了市场的下跌。
分析包括自营业务在内的投资类业务未来发展,刘嘉玮认为,投资类业务仍为券商业绩胜负手,但其可预测性仍较低,且同业间分化显著。2024年上述情况仍然存在,除市场交易量阶段性增加外,融券业务面临严监管、IPO融资规模或持续低迷等问题,这为券商业绩边际改善带来压力。
加快建设一流投行
纵览券商年报可以发现,过去一年,不少券商主动迎变,积极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力争在全面注册制下重塑公司格局,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深化财富管理转型。例如,中金公司通过买方投顾专业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财富管理业务的产品保有规模约为3500亿元,规模连续4年实现正增长。广发证券深耕财富管理转型,截至2023年底,代销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行业排名第三,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3.98%。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境外业务。银河证券表示,从传统券商全面迈向国际化的现代投行是其新的发展方向,2023年银河证券国际业务营业收入20.06亿元,同比增长11.28%,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5.96%。
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业内所期所盼。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形成2家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对此,多家券商表示,将向一流投行迈进。华泰证券首席财务官焦晓宁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将致力打造兼具本土优势和全球影响力的一流投资银行,主要举措包括: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为客户创造财富服务新价值;强化全业务联动协同,拓展机构综合服务新空间;深化金融科技赋能,释放“业务+科技”融合共创的新动能等。
中小券商也不甘人后。“近年来,监管部门提出要引导中小机构结合股东背景、区域优势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中小型券商有望通过发挥区域以及业务特色,聚焦细分领域赛道,深入发掘并满足特定客户群体需求,进而打造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国海证券总裁度万中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展望未来,我国证券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系改革开放都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国泰君安表示,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牵引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愈加清晰、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短板不断补齐、投资端能力建设加快提速,零售、机构、企业三大类客户业务机会全面涌现,证券业将呈现出服务综合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国际化和运营数字化的发展态势。
“在当前时点看,资本市场改革提速有望成为行业价值回归的直接催化剂,业务创新也将为盈利增长开启想象空间。”刘嘉玮认为,在更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下,配合各类优化资本市场运行的政策落地,“政策—市场—投资者”之间的正循环有望加快形成,进而有效改善证券公司中期业绩预期。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