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投资显韧性 稳需求需信贷发力

发布时间:2024-11-30 23:36:31 来源: sp20241130

  “在国内需求相对不强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大规模高速增长,有力地抵消了房地产下行对经济的拖累,可以说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这和我国强调(发展)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新产业(的政策导向)相一致。”

  ——————————

  “尽管面临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以及需求偏弱等多重冲击,我国制造业近年来仍表现出很强的韧性。202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总投资和GDP增速。”在1月27日举行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四季度宏观政策报告发布会上,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分享了制造业投资的亮眼表现。

  他介绍,从投资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在我国制造业投资中份额进一步扩大,且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投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计算机通讯信息等少数行业。

  制造业投资也是我国生产率提高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国家统计局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随着国内需求逐步改善,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工业主要行业利润积极改善,新动能培育壮大。其中,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23年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正增长,增速为4.1%,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工业企业利润恢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制造业投资韧性足

  回顾2023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新三样”领跑出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等合计出口增长59.3%,拉动整体出口增长约1个百分点。

  “我国的贸易结构保持优化,出口新动能高速增长。”张斌说,新能源产业链是带动近年制造业投资扩张的重要因素。

  结合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较2022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投资中主要的拖累因素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探底,同比下降9.6%。但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同比增长6.5%,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仪器仪表、汽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投资增速分别为32.2%、21.5%、19.4%和13.4%,以汽车、电气电子为代表的制造业新动能明显加速,相关投资大幅增加。

  “新能源车的畅销,所带来的汽车投资增长有限,增长更突出的是给传统汽车附加更多功能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以及电气机械制造业。”张斌尤其提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天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宏观政策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对市场竞争高度敏感,能够更好地捕捉市场机遇。上市制造业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比及市值占比均保持上行趋势,2023年分别为70.2%、53.6%。民间投资占总体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进一步上行。2021年-2023年民营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民营制造业投资在全部制造业投资中的占比从86%上升到93%。

  “在国内需求相对不强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大规模高速增长,有力地抵消了房地产下行对经济的拖累,可以说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这和我国强调(发展)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新产业(的政策导向)相一致。”在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看来,我国制造业在投资、销售和生产方面表现出色,202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但从效益角度来看,制造业当前仍面临一些困难。这体现在我国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工业增加值与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6%,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一方面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但销售收入增速相对较低,这说明价格正面临下行压力。”郭凯用“供给的尽头是需求”进一步解释,一是从短期宏观角度来看,生产增加而需求不旺盛时,企业只能通过降价或促销方式来消化产能,二是从长期来看,如果产量大幅增加而居民消费增速缓慢,降价会成为必然结果之一。

  有效需求不足亟待破解

  “走出需求不足,才能走入经济繁荣。”在张斌看来,对需求的判断依据并不是增速的高低,而是供求力量的对比。市场供求力量的衡量标准有两条:一是物价水平,二是劳动力市场表现。

  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看,物价方面,2023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下降3%。劳动力市场方面,2023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就业压力较大,同时,过去一年农民工月均收入的增幅也相对较低。”张斌说。

  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些困难和挑战中,摆在首位的是需求不足,如果能够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其他很多困难和挑战会大大缓解。”张斌进一步举例说,很多情况下,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提振需求能够对化解产能过剩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张斌认为,产能过剩现象在产业成长初期很普遍,原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需求不足、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风险的态度、政府补贴、过度的刺激政策或者刺激政策工具不当等。“产能过剩不等于资源浪费或者是资源配置失衡。”张斌说,应对产能过剩,不能一味地限制加入行业的企业数量或者限制产能,应该更多倚重于调整补贴政策,减少使用以总量政策为目标的结构性政策工具。

  对于未来如何通过政策组合,助力经济走出需求不足,实现合理增速,张斌认为,无论是扩大消费还是投资需求,都要落实在信贷增长上。他说,现阶段扩大信贷主要还是三个依托:一是财政政策发力,政府举债;二是货币政策发力,降低政策利率;三是稳住房地产市场。

  他尤其提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隐含了预期管理的意思,放在当下来看就是要通过货币政策操作避免出现通缩预期,减轻社会融资规模和通胀之间的背离。”张斌结合团队研究的数据说,过去5年每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有超过10万亿元是用于已有债务的利息支出,只有扣除利息支出后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上台阶,才能支持更高的GDP增长。按照2022年以后,大约每4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可以转换为1元新增名义GDP的基准来匡算,如果2024年名义GDP增长6.5%,新增8.2万亿元名义GDP,这需要新增包括利息支出在内的社会融资规模约44.8万亿元,对应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11.4%。

  “实现这个目标,除了以上提到的政府增加举债和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刺激私人部门举债,还需要用好用足政策工具PSL即抵押补充贷款,支持基础设施、旧城改造相关投资,全年大概需要2万亿-3万亿元的规模。”张斌说。

  据了解,央行货币政策司1月初发布了2023年12月PSL开展情况。2023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PSL3500亿元,期末PSL余额为32522亿元。这是央行时隔一年再度大规模重启PSL。市场普遍认为,此次PSL重启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后续规模预计还会增加。此次PSL重启将提振地产投资、扩信用、稳增长,同时也将影响资金面和债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