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券商隐蔽性增强 “高仿版”自称“资质齐全”

发布时间:2024-12-15 09:59:20 来源: sp20241215

原标题:假冒券商隐蔽性增强 “高仿版”自称“资质齐全”

本报记者 昌校宇

见习记者 方凌晨

券商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与中介机构,是连接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桥梁。不法分子也瞄准券商这一重要机构主体身份,通过“无中生有”(伪造相关资质)或“移花接木”(碰瓷知名机构)等套路招摇撞骗。

《证券日报》记者多方暗访发现,虽然监管持续打击,但仍有“高仿券商”活跃在网络平台上,博取投资者信任后以提供高杠杆资金、推荐股票以及诱导投资者充值等方式行骗。

法律界人士认为,不法分子假冒仿冒持牌券商进行诈骗,扰乱市场正常秩序,损害投资者权益,影响持牌金融机构声誉乃至其正常运行。从长远来看,防范资本市场“李鬼”诈骗,不能只依靠监管部门打击,还需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各方形成合力,共筑“防骗墙”。

“高仿券商”碰瓷知名机构

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给投资者的投资交易带来极大便利,但“李鬼”券商也借机将自己的身影藏匿于网络平台的多个角落,行骗手法不断翻新,隐蔽性也越来越强,让投资者防不胜防。具体而言,那些几乎能以假乱真的“山寨券商”的诈骗手段主要有两类:一是伪造资质进行非法证券活动,以提供高杠杆资金、推荐股票、收取指导费等为名目行骗;二是通过“移花接木”仿冒券商网站、手机App等,摇身一变成为知名机构,诱导投资者在仿冒交易软件上充值。

记者在暗访中遇到一家场外配资平台伪装成券商行骗。该公司自称是“香港永華證证券有限公司”(也称“香港永華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華证券”),其在网站企业介绍中自称,公司是一家为用户提供港股、沪深股、环球期货及杠杆式投资等交易服务的证券公司。甚至,永華证券还在官网提供了各类所谓的“资质证明”。

据永華证券官网,其证券期货业务资质的“中央编号”为“3079243”。但当记者邮件函询香港证监会“香港永華证券有限公司有无执业牌照”时,香港证监会提供了相关验证查询链接,记者登录链接搜寻发现,上述注册号及公司英文名并不存在。香港证监会同时提示:“投资者选择投资公司或中介人时,应该先了解有关公司是否已经取得相关牌照或注册。”

永華证券还通过假称与多家券商有合作来为自己“增信”,由此骗取投资者信任。公司线上客服称,“公司与各大券商都有合作,配资资金在券商处托管。”当记者追问“具体与哪些券商合作”时,线上客服以“具体到哪一家涉及企业隐私,超过客服权限范围”为由不正面回答。看记者迟迟未按要求下载公司App充值等,线上客服又主动解释称,“您就当资金在永華证券托管就行,毕竟公司是三方撮合交易平台。”

同时,永華证券将网站包装得“体体面面”,不但将平安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近10家券商列入合作伙伴名单,还在网站首页标注“360网站安全检测”“互联网金融品牌官网”等字样。

记者分别致电上述券商官网电话,均被工作人员告知没有与永華证券合作。中信证券的客服人员还提示,“现在诈骗公司较多,请您谨慎投资,随后我发您一份‘非法证券活动举报’的网站链接,麻烦您进行信息反馈。”华泰证券则表示,“公司没有配资业务,请您再仔细核实,谨防诈骗。”

除了上述伪造资质的情况外,记者还发现有网站假冒知名券商并诱导投资者充值。

以一家仿冒中信证券的网站为例,其页面制作略显粗糙。在登录界面,记者使用虚拟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注册账户即可进入网站首页。在线客服对记者表示:“需要先充值,账户有余额才能投资。”不过,记者在点击首页“在线充值”选项时,页面却再次跳转回客服对话框。客服迅速提供手机银行和支付宝两个支付选项,并表示需要以此为记者获取支付通道。当记者选用支付宝通道后,客服则发来一张支付宝二维码图片,并以延误将取消(账户)为由催促记者尽快支付。对于记者“二维码是个人账户还是公司账户”的疑问,该客服解释称:“这是公司向国家申请的收款账户,放心支付即可,支付成功后将提供转账成功图,我司为您核实到账。”

随后,记者拨打中信证券官方客服电话并描述上述情况,客服人员提示记者可能遇到了骗子,并在此后发送附有举报链接的短信。

打击“李鬼”需形成合力

目前,类似上述假冒仿冒持牌券商从事非法证券活动的“李鬼”并不鲜见,极易导致投资者遭遇巨大损失,同时严重损害合法金融机构的声誉,扰乱资本市场正常秩序。受访专家认为,防范“李鬼”诈骗行为,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筑“防骗墙”。

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在防范遏制非法证券活动方面,持续“亮剑”,多处发力。

中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近期多次发文提示,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利用假冒的证券公司App和交易软件,对投资者实施诈骗。广大投资者如接到自称证券公司等机构工作人员推荐业务、退费的电话短信时,不要轻信,对来历不明的文件、App软件请勿随意安装,不要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中证协在去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表示,从2012年起,协会开始通过网站和公开媒体等渠道予以定期公开曝光非法机构黑名单,从未间断,共发布115期,公示非法仿冒证券机构网站、非法移动端网页数量共计12708个,并持续优化黑名单的发布流程和工作效率,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防范。

券商也积极打假,仅3月份就有近10家券商公告警惕“李鬼”。综合公告内容来看,“山寨”券商往往假借券商及其工作人员等名义,将行骗触角延伸到各个社交平台,以承诺收益、收取会员费、大宗交易等为名目,通过汇款验资、收取押金等形式进行非法证券活动。同时,相关券商还在公告中列示了不法分子仿冒的App名称、下载链接等相关情况,以提醒投资者“去伪存真”。

对于接下来券商应如何发力让“高仿券商”无机可乘,华商律所执行合伙人齐梦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严守合规经营底线的同时,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账户管理,帮助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的理念,从需求端断绝‘李鬼’券商的生存土壤;同时,加大主动识别力度,一经发现假冒仿冒券商等,立即启动处置预案,保护投资者权益。”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认为,各类金融机构应主动进行舆情监控,如发现不法分子冒用自身合法机构之名从事非法证券活动,应及时发布澄清公告,同时向国家反诈中心等平台举报,协助监管机关打击此类活动。

谈及投资者应如何分辨真伪券商,朱奕奕提示:“投资者切勿盲目相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推荐等非正规渠道发来的投资信息,警惕‘有内幕消息’‘承诺高收益’等话术,防范金融投资骗局,理性进行投资。此外,投资者在下载投资交易App时,应通过合法机构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线下营业部等渠道提供的正规途径下载,以免上当受骗。”

在上海锦天城(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许瀚看来,投资者应尽可能在券商营业场所与其工作人员交流,并通过天眼查、券商官网等查询该券商分支机构地址是否与实际地址一致,以及登录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官网输入相关工作人员姓名进行查验。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