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能源将由什么提供?气候变化要怎样应对?听听这场研讨会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4-12-30 16:29:33 来源: sp20241230

  12月3日,在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能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研讨会上,院士专家们各抒己见,一同探讨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12月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能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平行研讨会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在于利用好氢能

  “全球气候变化危及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表示,要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在于利用好氢能。

  据李灿介绍,氢能源可被分为灰氢、蓝氢、绿氢,其中灰氢是指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制氢,这样的生产方式会排放二氧化碳;蓝氢是指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制造出的氢能源副产品或是使用化石能源制氢而后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封存;而绿氢则是指由太阳能等无碳能源分解水制氢,这样的制氢过程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绿氢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李灿认为,通过绿氢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交通和工业领域的二氧化碳规模化资源化转化,可以兼顾经济发展和 “双碳”目标的实现。

  新能源创新与国际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变量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吴吟表示,国际社会正努力寻求化解气候变化危机的方式,而新能源创新与国际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变量。

  “创新决定能源的未来,合作塑造未来的能源。”吴吟指出,面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应当鼓励科技人员聚焦新能源科技创新,强化新能源创新与国际合作。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汉拷克哈姆林公司创始人、首席顾问克里斯·哈姆林以视频的方式参与了研讨。他认为,100%的循环利用是做不到的,只能尽量减少排放,尤其是石油化工中的碳排放。可以利用封存代替燃烧来使用化石燃料,以便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或是利用生物方式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此实现碳中和。

  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研究员李士祥介绍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使用的能源。他认为,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近代工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未来生态文明的演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能源供应发生了从薪柴、煤炭到石油、天然气的演变,以后将会以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作为人类文明新的能源发展方向。

研讨会现场

  “新能源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物质根基”

  “新能源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物质根基。”国创会碳中和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教授肖炘表示,中国的清洁电力已稳居世界第一,但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将生物质、煤炭、天然气、油品等能源构建成一个“智合能源系统”才能在满足油品需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孙永明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中国现在具备建设乡村绿色能源技术体系的能力,可以从技术的供给侧入手,促进乡村产业的绿色能源使用。

  “核能是绿色、清洁的,它同时还具有运行稳定、能量密度高、发展周期长和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小的特点。”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董事长、党委书记罗清平向与会嘉宾介绍核能的优势。他表示,核聚变是人类的终极能源选择,要强化科研攻关,共谋全球的发展,希望能够在2050年实现核聚变的商用。

  文 | 记者 何昱

  图 | 记者 宋金峪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