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用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24-11-02 03:17:43 来源: sp20241102

  新华社郑州11月16日电 题:让信用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新华社记者翟濯

  11月13日至15日,以“信结天下 诚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300多个城市的信用建设者齐聚黄河之滨,总结成绩、凝聚共识、谋划新章。

  全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无“信”不立。信用,既是维系商业活动秩序的基石,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从一座座“信用之城”崛起到全社会信用意识提高,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城市建设的无形资本和特殊资源。本届论坛上,《中国城市信用发展报告2023》等一批成果发布,全面梳理总结了历年城市信用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报告显示,我国在社会信用立法、信用设施建设、信用监管机制、政务诚信推进、助力企业融资、信用创新应用、诚信文化宣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城市信用体系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门立群说。

  与此同时,全国信用示范区建设陆续展开,持续激发城市信用建设新活力。

  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68个地区入选。目前,全国共有130个信用示范区,覆盖25个省份。

  “目前,信用示范区创建呈现‘地区分布均衡化、覆盖区域下沉化、评审效果直观化’三个新趋势,各地创建工作呈现出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说。

  各地积极探索信用建设新路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关乎城市发展的战略任务,又是事关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者意识到,信用建设需要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今年,是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首次走入中部城市。作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和十大国家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郑州的城市信用建设工作备受关注。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活动场景、模式不断向数字空间迁移,信用信息数据化越来越明显,以数字化社会信用体系助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意义重大。

  “郑州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典型示范作用,创新探索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郑州与城市信用建设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一个体系为引领、一个平台强管理、一个模式优环境、多个场景惠民生’为特色的‘信用郑州’实践之路。”郑州市市长何雄说。

  东道主郑州之外,各地也在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把信用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社会营造了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

  云南省推动便民惠企金融政策登录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方便企业一站式获取政策内容、办理流程、材料清单等信息;广州市推动“信易贷”平台对接电力、交通、通信、工业互联网等特色数据,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山东威海开展“信用+医保”守信激励试点,组建“医院—诊所—药店”三级信用惠民商家联盟,提供购药优惠、免交住院押金等20多项信用产品……

  让信用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资源

  本届论坛,通过城市信用建设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所有与会者的共识与期盼。

  “政莫大于信”,政府在信用建设中具有表率作用。政务信用的好与坏,将直接体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从而影响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目前,各地政务诚信建设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以河北为例,今年以来,河北省开展了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全面摸底政府履约践诺情况,建立完善政务失信线索归集报送机制。

  民营经济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通过信用建设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也是本届论坛关注的焦点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韩家平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市场化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大企业失信的惩戒力度,完善中小企业征信、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各城市政府要巩固优势、补齐短板,着力打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信用之城,营造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与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说。

(责编:牛镛、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