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5:39:15 来源: sp20241122
羊城晚报记者 徐振天 刘云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广州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自始至终都是广州的看家本领。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制造业。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随后的2023年、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工作安排中,该提法均牢牢占据“C位”。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较大篇幅地提出,要厚植经济发展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底基底盘。
决心炼就信心。当前,广州正蹄疾步稳,依托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三条路径,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环保践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强市,为城市经济的繁荣注入强大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发展动能越发强劲
提到制造业,人们脑中往往自动浮现出车间流水线旁,伴着巨大设备的轰鸣声,日复一日地重复枯燥的流程。但其实,这只是制造业一隅。如今,制造业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现代制造业正逐步转型为智能制造,引入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如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和先进的制造执行系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制造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广州正着重推动制造业比重稳步上升,全力建设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从产业集群看,广州在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等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绿色石化和新材料、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13个千亿级产业链群,以及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群,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
“智造强市”的另一大抓手,是“链长制”——目前,广州发挥“链长制”和工作专班作用,推进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领域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应用。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州启动了培育三年行动,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项目、技术和供需对接,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产品配套,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是传统实体经济通过向数字化实体经济转型来要增量的过程。举个例子:近年来,广州在“超高清”风口中脱颖而出,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超高清显示面板产能位列全国第一、全球有近一半的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在这里生产。面对全球滞销,广州2023年一季度显示器产量逆势同比增长14%,智能电视产量同比大幅增长45.2%。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按照《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广州计划初步建成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强市;到2035年,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建成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强市。
从“生产型”到“服务型”,打破行业区分边界
发展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是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途径之一。制造业构建起的产业生态中,为制造业产业链提供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应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得以大力发展。如今,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仅限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是更多地转向了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
制造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是“被迫走出来的路”,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其核心价值和商业模式。广州明珞汽车智能制造事业部负责人左志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以前一款车可能五六年都不变,但现在可能半年就要改变一次。终端市场的变化,就必须要求产线也快速响应。”
此前,明珞汽车主要为奔驰、广汽、吉利等厂商提供焊接工艺,但产线建设结束后与客户的打交道也告一段落,将产线联网改造,通过对信号的采集、收取、记录,获取每个零部件性能状态及寿命,分析得到产能和改造需求下的最高效方案以及可利用的设备和元器件,全面实现降本增效。
这是广州制造业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的一个缩影,企业除了获得硬件设备的利润外,还开拓了由数据衍生出的增值服务空间,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在转型为服务型企业。如支持建设汽车智能工厂、打造柔性高效生产线,广汽埃安建成全球第一条具备互动式定制能力的总装工厂;广州华凌制冷通过网络化协同,订单交付周期从22天下降至9天,成功入选达沃斯“全球灯塔工厂”……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从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到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定制之都”和全球数产融合标杆城市,广州正通过出台政策、试点示范、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含金量”到“含绿量”,环保意识日益提高
现代制造业是一个集科技、环保和智能化于一体的领域。面向未来,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制造业的重要议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2023年6月,广州公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四化”平台赋能企业实施方案》,明确启动培育50个左右的优质“四化”平台,“四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此后,广州将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四化”平台为制造业企业“四化”转型提供“评估、规划、实施、优化”全流程专业服务,构建行业“四化”发展生态。
在广大制造企业中,“含绿量”也成了发展评估的重要指标。在广汽埃安新能源车生产车间,节能减碳成为了生产车间的“标配”:涂装车间采用循环风技术,循环风比例达到80%,大大降低生产能耗;在电池PACK车间,先进的全自动电池生产线通过实时仿真测试,能量回收最高达92%;焊装主线100%自动化率,比同行能耗平均水平节省约20%。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生产车间实施绿净计划,车间采用了自然采光、循环风等节能减碳技术,全力建设业内首个零碳工厂。”
获评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的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堪称岭南中药老字号发展的“活化石”。该公司开创了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结合的新模式,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绿色工厂,推动传统中医药产业绿色制造的转型升级。该公司引进了数字化连续生产线和智能化仓储系统等先进生产技术,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完善生产流程,从源头上提高效率、减少排放。
近年来,通过引导企业采用绿色技术、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建立资源回收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广州打造了包括立白集团、广汽集团、索菲亚家居等在内的一批绿色工厂。
来自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州以年均1.7%的能源消费增长率,支撑了年均6.0%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19.4%和31.9%,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8%,为加速制造业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