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米河线的巡守(逐梦)

发布时间:2024-12-31 04:31:08 来源: sp20241231

  一河贯穿南北,烟波浩渺几千里。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3部分组成。运河流经的地方,曾经商贾云集,帆樯林立,一座座繁华富庶的城镇应运而生。

  然而,在汛期,运河有时会险情迭生,河水决堤,良田被毁,沿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害。

  运河安澜,百业兴旺。守护运河,就是守护家园。

  一

  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王桥镇徐万仓村,野马般奔腾的漳河与君子般稳健的卫河汇流,一路蜿蜒北去。从徐万仓村至山东德州四女寺的这一河段,被称为“卫运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一段。

  徐万仓村,又是卫运河中最危险的工段,徐俊峰是这个工段的河长。20年来,他义务守护着这段850米长的河线。

  850米,连接着不计其数的日日夜夜,更连接着沉甸甸的责任。

  历史上,徐万仓村是卫运河重要的漕运码头,是随着运河生长起来的小村庄。百里州县的粮秣建材皆汇聚于此,为了方便仓储、货运,离河最近的徐万仓村便建起无数仓库。放眼望去,万仓矗立,煞是壮观。仓内物品经查验后,被装上船舶,或北上或南下,军需民用,万舟骈集,商贸鼎盛。村内徐姓居多,徐万仓村因此得名。

  徐俊峰,1977年出生在徐万仓村。小时候,他在卫运河里摸鱼捉虾,卫运河的涛声伴他入眠。初中毕业后,他入伍参军,2003年退伍回到家乡。

  心灵手巧的他很快就学得一手木工手艺,出门在外给房子制作梁、柱子、楼梯、窗户、门的模板。这项手艺一天能挣六七百元,以这样的速度挣钱,让妻子儿女过上好日子不成问题。

  这时候,村党支部书记徐振江却找到他。老书记开门见山地说:“俊峰,我想让你回村里帮帮我。”

  “老书记,我行吗?”

  “你在部队上历练多年,有想法也有干劲,你看咱村这情况,乡亲们都还没过上好日子,你得多费点心啊。”

  徐俊峰沉默了。他想到乡亲们靠着种植小麦、玉米的收入,生活还不算富裕;想到挚爱的卫运河已经污染严重;想到每到汛期时,那让乡亲们提心吊胆、睡不安稳的大堤……

  他抬起头,目光与老书记的目光撞在一起。

  “老书记,我答应你,回来干!”

  “我就知道你一定会答应的!”老书记笑了。

  妻子知道后,埋怨他:“放着挣钱的工作你不干,你傻不傻呀!”

  “我是党员呢。”

  他一句话出口,妻子便没再言语,她知道,丈夫觉悟高,拦不住他。

  徐俊峰成了徐万仓村的治保主任,治安、巡逻、民事调解,他干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对卫运河,更是尽心尽力。

  人们经常看到徐俊峰肩扛铁锹或者长竹竿走在河边的身影。他不是用铁锹在这里挖挖、那里填填,把一些刚冒头的小险情排除掉,就是用长竹竿一头绑上钩子、网兜,把漂浮在河里的生活垃圾打捞上岸。

  走完了河边,他要再走一遍河堤。河堤是用压实的土堆堆成的,有十几米高,上面打了水泥,硬化过了,小轿车可以在上面通过。这条堤路也是通往徐万仓村的必经之路,沿着大堤的后坡走下去,经过一片防护林,就是徐万仓村了。徐俊峰走河堤路的时候,主要是检查路面上是否有新的裂缝,有裂缝就说明堤坝下面有险情,要及时上报、排除险情。

  从河边到大堤之间,是一大片绿色的河滩地。过去,村民家里盖房垫院,随意从河滩地上起土。从他回村那天起,不管是谁,河滩地里一锹土都不许挖。他盯得紧,谁要想往堤坝边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在卫运河里炸鱼、毒鱼,更是不可能。

  一年又一年,徐俊峰像守护亲人一般守护着卫运河,守护着大堤。河边哪里有个小缺口,哪天飞来了新的小鸟,河堤上哪里坑洼不平,他都一清二楚。

  二

  2021年,徐俊峰担任徐万仓村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也同时成了卫运河在徐万仓段的“村级河长”,一个不拿工资的“运河官”。

  就在这年夏天,因为连降大雨,卫运河水位暴涨,几次突破警戒线。从进入汛期,徐俊峰就将“家”安到大堤上。他知道,假若洪水决堤,不要说离大堤最近的徐万仓村会被洪水淹没,就是整个王桥镇的39座村庄、4万多人口,都将失去家园。

  大堤在,家就在。严防死守,是他的责任!

  村里的父老乡亲纷纷赶来相助,很快就组成了几十人的防汛突击队,就连放暑假在家的学生们,也加入了巡堤队伍,其中包括徐俊峰的女儿和儿子。孩子们顶着烈日,挨着雨淋,认真巡检着,发现有游客靠近河边,及时劝离。徐俊峰把防汛突击队的队员分为三组,堤上堤下交叉巡检,一天24小时,每半小时巡检一次。

  徐俊峰总是选择去堤下巡检,因为堤下的问题最多。他穿着橘黄色志愿者马甲,半条腿陷到烂泥巴里,每拔出一条腿,脚上都像挂着秤砣一般沉重。他的双眼四处搜寻,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目光的“扫描”。

  850米的长度,40多米的宽度,每天他往往要巡检好几趟。看堤身是否有裂缝、孔洞、管涌;看堤下有无鼓泡、漩涡、浑水现象。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做好标记,并拍照上传给水利部门。

  最难的是夜间巡堤。夜色深沉,河水乌金般滚动着,发出哗哗巨响。徐俊峰一手拿竹竿,一手拿手电,又来到堤坝下面。他已经记不清一天中跑了多少次堤下了。水已经没过了大片的植物,脚下都是烂泥沼泽,布满草根、藤条,人走得趔趔趄趄。不时还有水蛇出没,滑溜溜地爬上脚背。他不慌张,一手抓住蛇的七寸,猛地甩出去。有蛇的地方就有洞,蛇洞鼠窝是险情点,发现了就用黏土堵死压实。

  他给队友们传授经验,巡堤要做到五到,即脚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要用脚试探深浅,有无下陷;要用手探测水下,有无裂缝;要用眼观察水面,有无漩涡;要用耳倾听声音,有无“滋滋”“咕噜”异常的声音;要用心判断,异常属于哪一种情况,裂缝、管涌、漏洞?要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上报。

  轮流休息的间隙,徐俊峰在做巡堤记录,督查巡堤值守情况,他一刻也没闲过。他的胃不好,却常常要靠吃泡面充饥。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大堤上搭起的简易板房里,身体一躺下,就酣然入梦,蚊虫叮咬也浑然不觉。他太累了,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

  妻子心疼他:“你就不能在家里歇一天吗?”

  他说:“这算什么,比起我在抗洪中牺牲的战友,我做的还差得远。”

  1998年,他的一位战友在南方抗洪救灾中牺牲了。每当说起这件事,他都喉咙哽咽:“我们要沿着战友的足迹继续前行。”

  三

  夏汛过去,秋汛又来了。一场接着一场秋雨,卫运河的水位依旧处在高位。

  徐俊峰从7月下旬就搬到了大堤上,到10月份,他已经在大堤上驻守70天了。

  10月3日,下着秋季少见的大雨,徐俊峰在巡堤中发现,徐万仓村南堤外的农田里突然出现很多积水,挖沟排水也排不完。他凭借丰富经验,判断是河堤出了问题。他把险情记录上报,技术专家迅速拿出处置方案——采取临河黏土截渗、填筑月牙堤等抢护措施,避免了险情进一步扩大。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10月4日,徐俊峰又在堤坝背坡处发现大片管涌区域。用通俗的话讲,管涌是大堤内部各种虫蚁鼠洞的孔隙连通了,导致在大堤上出现像小针眼般的孔洞,往外滋水。随着水位差压力的增大,管涌区域渗水不断增多。如果不及时处理,管涌将会掏空地基,导致溃堤。

  专家的意见,要立即铺设防渗布堵住管涌。

  夜色漆黑,大雨如注。徐俊峰深知,多等一秒,危险就多增加一分!他带领20多名防汛突击队员,连夜投入管涌区的“大会战”。

  他们穿着雨衣,在晦暗不明的路灯灯光映照下,沿着松软泥泞的斜坡下到管涌区。管涌区的地面上布满碎石、树枝、荆棘等尖利杂物,首先就要把它们清理干净。而且,由于积水严重,只能徒手清除。

  地面终于露了出来,管涌的孔洞暴露无遗,徐俊峰指挥大家快速铺设防渗布,接着,就用沙袋压在防渗布上。管涌携带的泥沙被沙袋压住后,泥沙会越聚越多,最后自己把孔洞堵死。

  他们从大堤上往管涌处运送沙袋。几十斤的沙袋,徐俊峰扛起就走。大斜坡遇雨湿滑,成了泥浆路,他接连摔了几个跟头,滑倒了,再爬起来。别人运两袋,他已经运了三袋。记不清自己摔了多少次,汗水、雨水、泥水,让他变成一个沉重的泥人。其他队友,情况也和他差不多。

  到了后半夜,雨总算小了一些,冷风却刮了起来。风吹在湿透了的衣服上,彻骨寒冷。徐俊峰打了一个寒颤,鼓励队友们:“我们动作再快一点儿,快一点儿就不冷了。”大家早已筋疲力尽,哪里还能再快一点儿?徐俊峰就自己跑起来,边跑边给大家加油鼓劲。渐渐地,一个人跑起来了,两个人跑起来了……每个人都像被注入了新的力量,他们与寒冷抗衡着,与疲惫抗衡着,心中的信念愈加坚定了!

  一夜奋战,管涌区被成功封堵,而徐俊峰和队友们都累得瘫倒在地。

  这是一次对身体的巨大考验,更是一次对精神和意志的巨大考验。

  直到这时,徐俊峰才发现自己的右手大拇指指甲盖被蹭掉了,也不知道流了多少血,伤口都被泥糊住了,又黑又硬,肿胀成一截黑黑的“木棍”。

  妻子看到后,心疼得流下了眼泪,他却说:“这下好了,左手和右手都有记号了。”原来,他的左手食指在部队上搞维修的时候,被电刨子刨去一截。

  大堤上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迎风飘扬。他们终于战胜了这场夏秋连汛。

  四

  一年又一年,徐俊峰守护着卫运河,守护着大堤。

  2023年汛期来临之际,他早早就做好了防汛方案,储备了铁锹、绳索、救生圈、抽水机、沙袋、防渗布等物品。他还带人清除了堤下河滩里的高秆植物,防止出现小流量、高水位的情况。

  当暴雨倾盆、一些地方在告急的时候,徐万仓段却因为准备充分,防守得力,平稳度过了汛期。村里人都说:“有老徐在,我们就能睡安稳觉了。”不管比他大的小的,大家都习惯叫他一声“老徐”,这是乡亲们对最信任的人的亲切称呼。而家长们和学校老师们也都把心放在肚子里,“有老徐看着呢,不用担心孩子们下河游泳。”

  徐俊峰守堤20年,徐万仓段没有发生过一次决堤事故,没有发生过一例溺水事件。

  其实,不仅仅是防汛,还要防止运河缺水。历史上,卫运河曾多次断流。贯通补水,是水利专家们一直在努力的一项工作。

  徐俊峰在护河巡堤外又有了一个新的任务,检测卫运河的水流量。每天,当他走在卫运河边,都要打开智慧巡河系统,把位置定住,填写相关内容,给卫运河拍摄照片,再将照片上传。水利部门的工程师收到他上传的巡河图片,用数据分析出卫运河水势是否平稳,水量是否丰沛。如果缺水,就会统筹调度南水北调东线的引江水,潘庄引黄的引黄水,还有当地岳城水库的蓄水等几大水源,来共同保证卫运河的水量。

  这一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水啊,凝聚着多少人的辛勤和汗水!

  徐俊峰也时常思索着,如何让卫运河成为徐万仓村乡亲们的幸福河。他努力钻研农业技术,发现沿河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最适合种植大蒜。他请来技术员,手把手地教乡亲们种植大蒜。

  为了解决乡亲们的后顾之忧,他又建起大蒜仓储、物流园区,农民种好的蒜薹、大蒜被运送到各地,乡亲们的收入大幅提高。

  徐俊峰站在卫运河的大堤上,清风徐来,他感受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感受着卫运河为乡亲们带来的巨大变化,他看到了人与河流的共生、共融、共兴……

  河边,鸟儿在翻飞,身姿优美的白鹭,漂亮的绿头鸭,还有红嘴鸥、灰喜鹊、金翅雀……太多太多的鸟儿,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而飞来的,它们扑棱着翅膀在河面上划出美丽的弧线。徐俊峰喜欢它们漂亮的羽毛和动听的叫声。鸟儿们是运河的精灵啊!

  850米,大运河里一段说短也不短的距离,徐俊峰在此中守护着,他巡堤的脚步,走得越来越坚实……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1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