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8:34:12 来源: sp20241227
生物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之一,正在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产业板块。
受中共中央委托,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率调研组赴天津、广东两地,围绕“推动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进行重点考察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
深入产业一线
了解发展现状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在生物制造领域已经建立了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聚集了国家级和市级重大创新平台。
“咱们的天然药物组分库目前有多少样品?”“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医药创新发展?”……调研组实地察看实验室、生产车间,深入了解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情况,以及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研发中的应用情况,考察了现代中药研发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调研了动物疫病防控用疫苗、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情况。
广东生物制造产业链较长,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生物制造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盈利模式如何?”“有哪些已经成熟的产品?”“目前项目的投资和产出情况如何?”……在广东,调研组深入深圳、东莞、佛山、广州四地,先后考察了重点龙头生物制造企业、产业基地、实验室等,调研了广东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形势。调研组认为,生物制造可以进一步促进生物能源、新材料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作出贡献。
聚焦技术创新
关注融合发展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创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组仔细询问了今年以来在新一代碱基编辑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的技术细节与最新进展,详细了解了工业菌株、微生物发酵、酶制剂复配等技术研发情况。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调研组听取了蔬菜良种和小站稻、强筋麦等优质品种的研发推广情况,勉励科研人员不断加强种源科技攻关,强化生物育种创新能力。
在天津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指出,要充分认识生物制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化整体工业制造的仿生设计,使我国整体制造业的制造原理与工艺向低能耗、低碳排放、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整体变革和系统重塑,推动现代制造由机械制造向生物制造转变。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的支撑作用。要探索适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组织方式,通过产品串联各类创新平台,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创新链各个环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健全体制机制,为生物制造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在广东调研期间,调研组来到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听取了合成生物制造的重大意义、产业类别、运用前景等情况介绍,肯定了该中心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模式,鼓励科研人员继续坚持“四个面向”,深耕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设备研发,解决“卡脖子”问题。在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调研点位,调研组深入考察了企业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开展药物研发的情况,了解创新抗体药等研发状况及市场前景。调研组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应用前沿技术,持续推进药物研发与信息科技、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拓展生物医药全链条产业。
坚持问题导向
提供决策参考
进企业、访平台、下车间,调研组成员关注产业发展面临的堵点和痛点,认真记录重要问题,归纳共性问题和具体困难。
“细胞及血液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转化,如何助力细胞基因医药产业创新策源?”调研组在天津深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等单位,就细胞及基因治疗技术创新、审评审批、产能供应、应用前景等问题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详细询问企业在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困难。“希望加大对细胞治疗领域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同时优化审评流程,简化审评程序,提高审评效率,缩短新药上市时间,尽快让更多患者治疗获益。”合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建议。调研组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学科优势和载体平台优势,不断汇聚复合型高端人才,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调研组在广州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生物制造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建议对策等展开讨论,讲情况、说问题、提对策。调研组来到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先进高分子材料等问题深入调研。“有什么困难?”在听取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的介绍后,调研组提问。“希望有关部门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以科研课题的形式,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创新性研究,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表示。
调研组充分肯定广东在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用足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在战略方向上,要把握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辩证关系;在实施路径上,要重点推进传统生物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构建全过程创新产业链,实现不同平台交叉融合创新,以健全的体制机制有序引导生物制造的健康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0日 11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