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5:42:12 来源: sp20250105
理论观察
【理响中国】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实践之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系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师资是衡量一所大学实力的关键性指标,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笔者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应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牢牢把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之要”。
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其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在道德生活中的任何瑕疵,都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笔者认为,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切实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实绩和成效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对教师包括高层次人才提出教书育人方面的明确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积极投身和奉献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的进程中。要把好人才政治关、师德关,将师德师风作为师资引进、人才选聘等环节的首要内容,突出政治标准,完善过程管理。要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于师德败坏的害群之马实行“零容忍”,同时大力宣扬新时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以德立身、立德树人的良好育人环境。
抓好专家型教师队伍这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才能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此必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处,高校教师以知识创造价值,以知识教育学生,以知识获取力量,扎实的学识是其立身之本和职业本领,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应始终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考察和提升,特别是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术氛围营造、重大成果孕育、高峰人才聚集、优秀团队培育等方面的作用,努力汇聚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推动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以此实现高校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支撑。应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充分依托国家、区域和学校实施的各类人才计划,大力从国外引进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同时善于吸纳本土培养的优秀人才和青年学者,充分发挥其了解国情、熟悉政策等优势。还应积极从学校现有师资中发现和培育有潜力的好苗子,不断优化其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外部环境,助力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和塑造鲜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最光荣的使命就是塑造生命、灵魂和新人,传播思想、知识和真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更要求全党全社会更好做到尊师重教、维护师道尊严,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笔者认为,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既要强化管理、严格要求,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履职尽责;又要切实关心他们的事业和生活,为他们在生活上提供更多便利,在工作上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人才价值。要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不同层次人才都能安然自处、自我实现的宽松环境,最大可能地激发教师活力,引导广大教师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作者:李世珍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