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时间:2024-12-13 08:35:57 来源: sp20241213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近年来,全国教育战线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力量。

  思政课建设环境全面改善

  深入浅出的讲授、气氛活跃的课堂……2024年春季学期,全国200多所高校的100余万名学生齐聚“云端”,加入到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学习中。

  课堂上,多位院士和知名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学生展开交流。不少学生表示,“课程内容丰富”“有助于拓展学习的广度”“这是思政课该有的样子”。

  这是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的领导、推动思政课建设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缩影。一段时间以来,在党中央深切关怀下,学校思政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建设根基更加牢固。

  一方面,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和规划方案,全国教育系统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重要评估指标。另一方面,高校普遍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围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思政课课程教材建设不断取得进展——

  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编写出版;2022年,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2023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统编教材编写出版。

  此外,教育部还全面修订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课程方案和标准,统一开设“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持续编写修订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思政课统编教材。

  思政课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豫言豫行”思政直播课、“豫答豫勇”答题挑战赛……2024年初,河南青少年学子在一堂堂生动的假期思政课中丰富文化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度过了一个特殊且充实的寒假。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近年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思政课育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教育部以及各省级层面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各学段思政课贯通、协同、联动,发挥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等重要作用;

  有关部门印发“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设立各级实践教学基地2500多家,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

  湖南“我的韶山行”、宁夏固原“百里祭英烈”等“行走的思政课”广受好评,274万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1233万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思政课,不断为学生成长成才打牢思想基础,广大青少年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对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更加自觉。

  思政课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2024年3月,思政课教师题材故事片《我要当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首映,此后在全国300多所高校开展点映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观看影片后,深受鼓舞,感到使命在肩。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是不断壮大的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努力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在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上下足功夫。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师生比总体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整体结构明显优化。

  这是不断加强的培养培训——

  近年来,通过思政课集体备课会、骨干教师研修班、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等活动,思政课教师培训实现常态化、全覆盖、分众式;中西部地区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育人水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蓬勃发展,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这是不断提升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涌现勇挑重担的领军教师、崭露头角的新锐教师、深受欢迎的网红教师,以及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师。这支朝气蓬勃、乐教善教的队伍,不断砥砺前行,努力在守正创新中展现自信自强的时代风貌。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1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