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7:34:46 来源: sp20241201
“翻!翻!翻!”4月8日傍晚,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天河区一所小学附近看到一群身着校服的小学生聚集在一处一边玩闹一边大喊,十分投入,走近一看,发现是在玩如今正火热的拍“烟卡”游戏。
现场 有小学生隔一两天就来买新“烟卡”
“这个游戏很简单的,你把‘烟卡’放桌上或者地上,手猛一拍,卡翻过来就行了!”在小学最近的文具店内,记者遇上了一名前来购买“烟卡”的男生。听到记者说不明白“烟卡”这种东西怎么选、怎么玩,这名小学生在一旁热情地进行了解答,并且还分享了自己的选购“经验”。
“我们天天都在玩,有经验。”他说:“(烟盒的)牌子无所谓,你买的时候放桌上试一试,能拍起来最好,一定要现场选。”这名小学生这次购买了三张“烟卡”,他表示自己隔一两天就要来“买点新的”。在这家文具店内,约两三百张“烟卡”放在一个小纸箱内,和糖果零食一起摆在收银台旁的货架下层售卖,卡上没有明显烟味。店员介绍,“烟卡”不分品牌,都是两元一张,并且卖得不错,“经常补货”。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也有众多“烟卡”产品正在热销。在淘宝上搜索“烟卡”,首页出现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显示已售“2万+”,而在拼多多搜索同样的关键词,则有显示“已拼100万+件”的商品。在网上,一张“烟卡”普遍售价在一角至五角不等,部分“稀有款”价格贵一些,绝大多数品牌都在页面显眼位置强调自己是“真烟盒、无印制”。不过记者也注意到,有一些买家在评论中提到了到手的“烟卡”“有些脏,一看就是垃圾回收”以及“有明显烟味”等问题。
律师 销售从烟盒上剪下制作的“烟卡”违法
“烟卡”游戏在小学生间风靡一时引起了社会热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烟”和“未成年”这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烟卡”虽不是烟,但不免让许多人担忧过早接触香烟相关制品是否会对“未成年人吸烟”起到催化效果。校园周边销售“烟卡”是否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烟草专卖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学生对“烟卡”的上瘾?对此,记者采访了律师及心理老师。
一直以来,我国法律都明确表明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是违法行为。广东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广东伯方律师事务所律师谢化冰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了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而商家的销售“烟卡”行为只会让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烟草制品,这与我国未成年人法规的保护精神是相背驰的。
“烟卡”的主要来源是废弃烟盒,以及仿制印刷。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的相关规定,从废弃烟盒剪下来的“烟卡”,是不得进行二次销售的。其次,如果商家擅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是一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因此,“烟卡”无论是从废弃烟盒上剪下来制作而成还是仿制印刷而成,商家的销售“烟卡”都是违法的,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因此公众可以就商家的“烟卡”销售行为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商家进行管制和处罚。
心理老师 透过“烟卡”引发的问题,更应该关注人
“‘烟卡’游戏风靡本身是一种现象,不应该看成问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跟岗教研员、高中心理健康高级教师徐航航认为,大部分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玩耍的快乐、练习面对输赢的坦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同时达成个人目标,而教师和家长应当理解和认同孩子们对游戏的天然渴望。
虽然“烟卡”游戏的存在不应被看作问题,但也可能引发问题。徐航航提到:“使用‘烟卡’作为游戏道具,一方面反映了烟盒在未成年生活中的易得性,另一方面可能也反映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所以,在易接触的环境与自身的好奇心双重作用下,孩子们会有过早吸烟的风险。”
“孩子们因游戏产生的‘出格行为’,我们很容易就归结于游戏本身。”徐航航表示:“如果出现为了获得更多的‘烟卡’而去翻垃圾箱甚至偷盗、买烟抽烟的行为,可能是由于认知不足、习惯不良或难以从家庭获得合理满足等原因导致的。所以,当问题发生时,我们除了看到问题,更应该关注人。”
羊城晚报记者 李可欣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