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畅想人工智能技术的喜与忧

发布时间:2024-12-22 21:24:04 来源: sp20241222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8日电 题:博鳌亚洲论坛:畅想人工智能技术的喜与忧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人工智能何时将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将带来更多福祉还是风险?应更强调有规矩的“限速”还是助力发展加速?……

  正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人工智能”话题热度颇高。短短几天内,就有三个分论坛10余个议题与之相关。来自国内外技术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前景。

  科技革命“奇点”还有多远?

  科学家通常将人类科学技术“爆炸式飞跃”的时间点,称为科技革命“奇点”。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针对这一颠覆性时刻何时到来,与会专家学者纷纷作出“预测”。

  韩国首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李炅武说,2017年一项针对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预测下一轮科技革命“奇点”将在2045年到2090年之间产生。“如果现在再问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李炅武认为,人工智能“奇点”的到来,或许会早于人们的预期。他个人预测,“奇点”可能在5年后出现。

  近年来,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大模型取得技术突破,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在国内,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认知”等大模型工具也陆续推出。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即便是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也被频频出现的新成果震撼。“如果说过去的发展刻度以10年计,现在已变成5年甚至1年。”有专家说。

  李炅武说,可以确定的是,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等技术互相赋能,丰富的数据、算力、能源将催生更强大的人工智能,加快“奇点”的到来。

  小i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袁辉也认为,大模型的出现被视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次重大技术飞跃。通用人工智能的诞生将带来颠覆性创新。

  事实上,“奇点”究竟何时到来,很难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斯图尔特·罗素表示,关键不在于“何时到来”,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开始着手准备。

3月27日,《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斯图尔特·罗素在分论坛上发言。 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 摄

3月27日,《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斯图尔特·罗素在分论坛上发言。 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 摄

  哪些行业将得到正向赋能?

  与会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在持续改善人类福祉方面也蕴藏巨大潜力。

  人工智能已成为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表示,各大金融组织已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丰硕成果,如提升效率、丰富体验和降低风险等,在决策流程自动化和优化客户服务运营方面尤其明显。

  对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医药产业升级,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也有切身体会。

  “我们很早就认识到,人工智能具有改变工作方式的潜力,应用这些新方法提升了处理和理解海量数据的能力,使我们能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开发新的疗法。”博鳌亚洲论坛机构理事、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表示。

  苏博科介绍,通过人工智能平台使用生成模型来识别潜在的药物分子,能比传统流程快两倍;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于抗体发现过程中,识别目标抗体线索的时间从3个月缩短至3天。

  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也在助推变革创新,加速打造更适合每个人、更开放灵活的教育。

  猿辅导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程群在走访四川一家偏远山区学校时发现,基于其大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给不少孩子带来改变,甚至通过提升学习兴趣,解决了部分学生辍学的问题。

  “有学生问什么是相对论,当地教师答不上来,人工智能却可以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解释清楚。”他说,大模型发展要“应用为王”“以人为本”,技术应关注并赋能每一个个体。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更多人将可享受精准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创新性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将惠及千家万户。”在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解决现有养老模式商业服务不足的问题,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说,在赋能社会的应用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向三个方向进一步拓展:“机器+人”“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网络+物”。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科研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2024年1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科研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2024年1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如何加强治理实现“智能向善”?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人们不仅有兴奋与期待,也有担忧与不安。

  《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影响收入和财富分配、冲击就业。此外,人工智能失控或被恶意滥用也会推升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治理应遵循哪些宗旨和原则?如何在释放巨大增长动能的同时确保其安全可控?如何推动全球形成统一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博鳌亚洲论坛上,多项议题与此相关。

  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忆及多年前与斯图尔特·罗素的对话,称罗素早已关注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治理问题。时至今日,张亚勤更倾向于认同,人工智能技术应发展与治理并行。

  袁辉认为,确保安全可控、实现“智能向善”,需加强对于人工智能的监管,包括数据、算法、算力及应用场景等;同时,要加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的研判和防范。

  事实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出台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旨在引导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年会会刊上表示,在加强全球科技治理、促进公平竞争和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让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多元价值对齐、缩小数字鸿沟、保护劳动者权益上,世界期待亚洲方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呼吁,要在全球层面进行人工智能的安全伦理治理,共享机遇、共护安全。各国需在建立技术标准、制定电子商务法规与网络安全协议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曾毅提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要向青少年更多教授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知识。“我们要理解人类的智能是什么,人类如何思考,人生重要的问题和方向是什么。”

  “当人工智能以更高效、经济的方式完成人要做的事,世界将会如何改变?如果机器20秒就能学会知识,人们为什么还要花20年接受教育?”斯图尔特·罗素说,我们需要考虑什么才应是技术进步的方向,人类文明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记者舒静、宋晨、王存福、罗江)

(责编:燕勐、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