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熔断”引争议 落实还需家校携手

发布时间:2025-01-07 14:09:55 来源: sp20250107

  前不久,广西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一条通知,宣布该校为了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采取“作业熔断制度”,每晚9:30停止写作业,没完成作业第二天不受批评,以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该通知发布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引发网友热议,甚至有媒体推出相关专题讨论。网友对此褒贬不一,多数人点赞支持,认为这种人性化的规定有利于学生减负;也有部分家长提出,“作业熔断”治标不治本,甚至将教育压力从学校推到了家长身上。

  “作业熔断”已非新鲜事。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学校以及当地教育部门都在尝试推出类似机制,只是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但每隔一段时间出现类似的新闻,总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折射出公众对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期待。

  被误解的“熔断”

  4月2日傍晚,记者在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校门口,采访了部分放学的学生和接孩子的家长。

  10岁的梁滢之是该校四年级学生,她表示,学校布置的作业其实不多,她一般都能在学校花20分钟左右写完。回家后,她会写家长安排的课外作业。每晚她写完作业,会在9点准时上床睡觉,睡够10小时。

  家长梁卫今年41岁,她的女儿在桂雅路小学读六年级。她表示,即使面临升初中的压力,女儿也能在校内完成作业,偶尔回家做作业半个小时内也能完成。作业完成后,女儿还会花时间阅读外国名著,晚上11点左右睡觉,睡到次日7点起床,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

  关于学校的“作业熔断”制度,梁卫认为,这个制度不是强制性的,实际上是为了提醒那些无法管理好孩子做作业时间的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安排好写作业的时间,以保障孩子的睡眠。

  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孩子作业那么多,‘熔断’只是摆设”“如果真的‘熔断’了,孩子没完成作业,第二天还是会被老师批评”等言论,在桂雅路小学担任班主任的李老师认为,班上学生的作业都会严格按照“双减”政策规定的量来布置,孩子们基本能按时完成。反而是一些家长会在正常作业之外给孩子“加料”,压缩了孩子的睡眠时间,“熔断”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引导和督促这些家长。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梁姓家长,他的孩子在该校读二年级,他表示即使学校出了“熔断”机制,如果过了晚上9:30,自己依然会让孩子把作业做完。

  他认为,这个“熔断”制度更像是一个建议,喜欢的就遵守,不喜欢的,延迟一点孩子的睡觉时间也没关系。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双减”政策推出后,各地学校普遍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量,但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或者磨蹭拖拉,为了完成作业睡得比较晚的情况也时有出现。还有家长担心“减负”让自己的孩子失去竞争力,给孩子加码找题做,难以保障孩子充分的休息时间。

  落实“熔断”需家校共同努力

  记者查阅国内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出台的“作业熔断制度”相关文件时发现,其中都会提到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的问题,依旧是一个顽疾。

  2021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为了改善学生的睡眠状况,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学校陆续推出“作业熔断制度”,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如2021年9月,安徽省阜阳市清河小学实施晚上9点“超时熔断制度”;2023年2月,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宣布在春季学期启用“9点熔断机制”;2023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卫健委、宁波市教育局印发通知,要求试行“作业熔断”,小学生就寝时间不晚于21:20;2024年3月,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发布公众号推文,要建立“作业熔断机制”……

  “熔断”效果到底如何?真的能改善孩子的睡眠吗?

  家住河南郑州的贺女士在半年前自行尝试给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实施“作业熔断”,要求女儿21:30前要上床睡觉,未完成的作业由家长跟老师说明免做。“熔断”实施后,女儿很快学会了提高完成作业效率的方法,成绩稳步上升,睡眠时间也充足了。

  “孩子过了晚上9点再写作业,脑子都迷糊了,学习效率其实很低。学不进去,还压缩了睡眠时间。”贺女士说。

  实践证明,“作业熔断机制”的落实,取决于学校和家长携同努力,缺少任何一方的理解和配合都难以落实。

  治本还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作业熔断’是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一剂猛药,其核心价值在于健康第一,这个导向无疑是正确积极的,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如此评价各地涌现出的“作业熔断”现象。

  孙云晓认为,作业负担重成因比较复杂,单靠“作业熔断”的方式治标不治本,难以普遍彻底解决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孩子负担。

  “应提高老师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课堂内学到更多东西,在课后高效布置作业,而非布置大量作业再进行‘熔断’。”孙云晓建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除了学校发挥作用,教育部门也要参与进来,实现多方联动。“要减轻孩子的负担,关键在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孩子不同的能力,不能仅仅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储朝晖说。

  孙云晓还表示,除了学校和教育部门,家庭也扮演着教育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好的生活才是好的教育。国内外的研究均发现,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是情绪的稳定性。温暖的家对孩子的情绪积极稳定起了支撑作用。如果保证睡眠和运动,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生率将大幅度降低,而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这才是根本性的改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江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