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7:10:10 来源: sp20241230
3月下旬,马斯克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展示了脑机接口植入患者用意念下棋、玩游戏的影像。此前不久,清华大学洪波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合作,通过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分别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了自主脑控喝水以及用脑电活动控制电脑光标移动……
脑机接口技术似乎正为我们勾画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伴随着技术突飞猛进,伦理的“缰绳”无疑也要拉紧。2月,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以下简称《伦理指引》)。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段伟文说:“《伦理指引》为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脑机接口研究整体可控
脑机接口技术频频取得突破,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同样引人关注。早在2022年,马斯克的“神经连接”公司还在用动物做实验时,就曾因涉嫌违反《动物福利法》遭到美国有关部门的调查。而当实验对象从动物转向人类,人们对伦理问题的讨论也愈发热烈。
“在这种情况下,制定《伦理指引》非常有必要。”段伟文说,“我们既要看到商业化开发对于脑机接口创新潜力的催化作用,也要防止一些问题与争议因此被掩盖。”
他举例说,技术路线风险、技术使用边界、责任认定问题,都是在推进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探索和解决的。“哪些疾病可以用脑机接口解决?研究的透明性、可解释性如何保证?这些都是亟须厘清的问题。”段伟文说。
实际上,我国在脑机接口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去年,南开大学段峰团队牵头的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实验获得成功,在猴脑内实现了脑控机械臂。“研究的核心在于兼顾安全性和识别稳定性。”在进行实验前,段峰团队对于接入大脑获取信号的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牵头研发了无需开颅手术即可采集到颅内脑电信号的介入式脑机接口。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团队严格遵循《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等相关管理规定,谨慎开展研究。
“要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临床患者,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伦理审查。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一切科学研究的目的都应该是更好地服务于人。”段峰说。
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我国《伦理指引》也做出了详细的规范。《伦理指引》指出,脑机接口研究应适度且无伤害,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辅助、增强、修复人体的感觉—运动功能或提升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人类健康和增进福祉。对于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罕见病,《伦理指引》鼓励进行创新研究,并严格规范。
由于脑机接口研究涉及脑机接口产品服务提供者、研究人员与被试,《伦理指引》明确责任认定,确保技术设计、研发、使用、部署等阶段可追责。
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段峰认为,在相关伦理规范的指引下,目前我国脑机接口研究整体安全可控。
自律他律相结合
脑机接口可能带来的隐私数据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人们担忧,为了巨额利润,可能有商业机构用脑机接口识别消费者的偏好习惯,甚至可能在未来直接为消费者的大脑植入新的偏好习惯。
“目前脑机接口更多地用于帮助残疾人制造更聪明的假肢,而非服务于普通消费者。”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何熙昱锦介绍,在数据保护方面,企业在获得用户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获取数据,目前所有数据都经过脱敏处理,只用来建模以满足用户需求,不作任何其他用途,这是行业和企业的自律。而在他律方面也期待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明确准绳,帮助整个行业规范、健康地发展。
《伦理指引》为脑机接口研究数据的收集、使用划定了边界:脑机接口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范围及可查阅人员的权限应由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应建立妥善处置和管理方案,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对数据或样本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发布等进行全流程系统性的保障;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风险监测,防止神经数据或实验样本泄露,保障数据安全和被试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增强型脑机接口是否会侵犯正常秩序?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另一重担忧。增强型脑机接口的适用对象是身体机能正常者,用以增强其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在段伟文看来,对于能力正常者的改善性认知增强应审慎进行。“脑机接口技术在改善认知能力障碍方面大有可为,提升技术可及性,满足更多失能者的需求才是发展方向。”《伦理指引》也指出,在尚未妥善处理各种风险的情况下,不应贸然开展相关技术应用,最小化对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伦理指引》还规范了针对大脑仍在发育的未成年人的脑机接口研究:要充分认识到脑机接口研究对儿童与青少年的神经发育过程的影响,对相关研究可能导致的身心伤害与权利侵犯采取严格的伦理评估和防范措施。
引导技术向好向善
脑机接口能够直接与大脑互动,是有望深度实现人机融合的未来产业。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大脑是身体中最能代表“灵魂”的器官,与大脑互动可能触及自我、思想、意志和隐私等。
由于大脑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人类远远没能掌握大脑的所有秘密。因此,脑机接口技术还不能做到“读心”,只能简单识别特定指令。但当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到可以“读心”的一天,我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
“如果有一天,脑机接口发展到与大脑深度互动的程度,那么我们必须要界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段伟文说,“因此,对脑机接口伦理的广泛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要在技术被大量开发和普遍应用之前,促使利益相关群体对脑机接口可能涉及的神经数据和精神隐私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法律规范和伦理原则,建立专门的监管、合规和伦理审查机制。”
对此,国际上亦不乏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提出,将“神经权利”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主张将自由意志和精神隐私纳入人权保护范围;智利等国家正在尝试立法保护精神隐私、自由意志和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神经技术。
《伦理指引》也指出,将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定期评估,适时修订指引。
“面对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驱动的深度科技化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加认真地审视科技的现实利弊和深远影响,成为善于驾驭科技与伦理双螺旋的‘科技智人’。”段伟文呼吁。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