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09:39:57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社 兰州2月24日电 题:敦煌元宵古风焕发丝路新浪漫
中新社 记者 冯志军
“春节隆重,元宵热闹。”24日,是中国传统元宵节,一大批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在甘肃古郡敦煌多个景区集中亮相,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丰富非遗展演引得当地万人空巷。
舞龙、舞狮、秧歌、威风锣鼓、高跷、旱船、跑毛驴儿、太平车、猪八戒背媳妇、锣鼓队……当日午后的敦煌街头,迎来近年当地规模最大的“全民狂欢”活动,吸引数万人参与。欢闹元宵的锣鼓响天震地,敦煌壁画中的鼓和舞也被编排进非遗民俗展演,由敦煌飞天领衔的文化艺术灯展与之相映成趣。
2月24日,敦煌月牙泉小镇上演社火巡演。王斌银 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作为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之夜,自古被赋予美好、浪漫、圆满的寓意。“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旧唐书·地理志》如此记载。
“心心念念的敦煌承载了太多传统文化时尚,到此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千年。”来自江苏的“95后”游客赵涵观看过敦煌非遗展演后,期待夜幕降临后千年非遗“打铁花”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在月牙泉畔观赏圆月的丝路浪漫,以及“上元市集”里汉唐古风的“剧艺食趣”等。
据敦煌市文化馆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敦煌不仅将曲子戏、三弦弹唱、小社火等人间万象记录于壁画之上,还以多种形式世代相传,形成了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古老的艺术流淌至今,依然充满了活力。
2月21日晚,敦煌市在党河风情线举行“打铁花”民俗展演活动。张晓亮 摄比如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敦煌民间绝技“打铁花”,在焰火技术尚不发达的过去,实际就是由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自制的一种“土烟花”。据介绍,在榆林窟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壁画中,就有两幅《锻铁图》;藏经洞出土的唐代文献中,也有关于元宵节灯火和烟火的记载。
记者24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民间“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并非空穴来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元宵佳节诞生,东汉明帝时期形成“上元燃灯”的风俗。唐代正式确立此日为官方节日,当夜天子与官民同欢,燃灯祈福,热闹非凡。
据介绍,绘制于唐代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的敦煌壁画《舞乐图》,画面以灯楼为中心,两侧立有灯轮,还有天女燃灯,描绘的正是盛唐宫廷夜宴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据推测,这种燃灯万盏的场景可能发生在元宵节,也就是上元灯会。
受中原上元燃灯之风的影响,敦煌一年一度的燃灯仪式也相当隆重。据敦煌文献记载:正月十五这天,上自最高官员、下至道俗士庶,全城奔赴莫高窟,设供焚香、燃灯诵佛、振钟鸣乐,既有斋会活动的肃穆,亦有全民同乐的欢悦。
“初入三春,新逢十五。灯笼火树,争燃九陌;舞席歌筵,大启千灯之夜。”敦煌文献寥寥数语的记载,反映了晚唐敦煌民间上元夜“火树银花合”“九陌连灯影”的盛况。
图为敦煌莫高窟第146窟(五代)《五层灯轮》。(敦煌研究院供图)敦煌研究院表示,经过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祭祀太一(汉代国家祭祀的天帝、至高神)的风气逐渐消失,燃灯礼佛的习俗逐渐兴起。到了隋唐,上元夜燃灯的风气,更加兴盛,但其性质除了礼佛求福,更成了游戏热闹的节日。
一位敦煌市民向记者表示,尽管一些古老的敦煌习俗,在当下闹元宵中已很难再看到,但敦煌文化却以另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更频繁地出现在敦煌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并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视为潮流和时尚。(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