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守井人” 同做护水“点滴事”

发布时间:2024-12-01 07:49:43 来源: sp20241201

“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极大鼓舞了库区守水护水的干部群众。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守好北方的“水井”,人人都是“守井人”,这一共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湖北省十堰市已深入人心。

多年来,湖北十堰将守水护水当作头等大事,全市320万干部群众主动肩负政治责任,250个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参与“文明河流”建设,带动广大群众开展垃圾捡拾、水面漂浮物清理等各类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3.2万场次,共同当好“守井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把保水质作为天大的事

“晶莹剔透,形如桃花,周身环绕触手,这就是‘活化石’桃花水母。”十堰丹江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水质室主任熊屹告诉记者,丹江口库区近日又一次发现桃花水母。

据熊屹介绍,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严苛,需要自然环境好、水质洁净、酸碱度适宜等一系列优质的环境条件,是水质“检测员”。

这并非桃花水母在丹江口库区的首次出现,此前它已多次现身。这是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最佳佐证,是对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的有力肯定。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年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持续深化水质保护,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工作,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

十堰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把保水质作为天大的事。”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介绍,十堰市坚决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一库碧水。

为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空、天、地、水”守水防线全方位在丹江口市筑牢,通过加强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构建水质在线监测、重点企业排水在线监管、“天眼”守护库岸、环库隔离、地下雨污管网智慧巡检、在线处理等6大数字化智管系统。

记者在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看到,当地在丹江口水库通过AI算法监测闯入环库岸线、非法垂钓、危化品运输等;同时对全市重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实施监测,实时比对企业污水处理设备入水口流量、出水口流量、电量等数据,自动研判企业治污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预警。

围绕指挥中心,当地整合执法力量,创建丹江口库区综合执法大队、水质保护综合巡护大队和生态环境警察大队,由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统一协调调度,及时制止和打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

为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当地以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流域水质,深入开展支沟治理,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污水零直排”工程。以流域为单元,以问题为导向,摸清现状底数、污染源头,形成用地布局图、产业布局图、绿色基础设施图,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

在浪河口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门外,常年挂着一个二维码,人们路过掏出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河内水质的实时数据。为加强检测、靶向治污,当地还对标国家级水质监测标准,在汇入浪河的7条主要支沟设立常态水质监测点。丹江口市市长武小凯介绍,通过应用“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可以实现在线推演、预警分析、态势预演和预案管理,以便及时研判、快速响应,增强对库区流域水质变化的综合分析处置能力。

水清、岸绿、景美、人和。近年来,十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和林长制体系,全域设立河湖长2811名、林长5405名,环丹江口水库7000余名党员干部分片分段包保2313.2公里库岸线,组织883支党员护水队、1.6万余名党员带头开展“净岸护水”行动,在守水护水一线发挥作用。党委组织部门将环保工作在干部考核中的指标权重提高,对在守水护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晋升晋级、评先评优。

人人都是“守井人”

清晨,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新港社区63岁的居民蒋德新解开船锚,两步跨上清漂船,又开始新一次巡护清漂,今年是他参加义务清漂工作的第4年。

“最开始清漂时还是划铁皮小船,用网兜捞,如今咱们开上了机械化清漂船,省事多了。”蒋德新说,“清漂队伍越来越大,水面上的枯枝败叶越来越少,更别说其他杂物了。”

驾一叶轻舟,倾一生所爱。生长在汉江边,蒋德新祖上四代都是以船为家的渔民,他6岁就学会了游泳,年轻时是十里八乡出名的“浪里白条”。当地禁捕后,他主动上交跟了自己半辈子的9艘渔船,还帮助社区做其他渔民工作,最终整个新港的渔民都按期转产。10年来,环丹江口水库近2万渔民全部转产上岸,其中超1300人加入义务清漂队,日复一日守护一库碧水。

蒋德新也是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的一名“小水滴”,曾上榜“中国好人”。原来,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守水护水,丹江口市成立“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建立“丹江口市级总队+镇(办、处、区)大队+市直单位及村志愿服务小队”的组织体系。目前,该市已成立336个“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实名注册志愿者近9万人,带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常态化在丹江口库区开展库面清漂、库边清渣、库岸巡护等工作。

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护水活动,是十堰全民保水护水的一个缩影。“320万十堰人,人人都是‘守井人’。”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说,全市干群同心、众志成城,用心用情用力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在十堰,人人都是“守井人”,环保志愿活动在群众中蔚然成风。

汉江师范学院吴勇组建九色鹿水生态科普团队,利用学校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实验室等校内科研科普平台资源,与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参与水质监测和水污染治理的知识学习和研究,创新采用“体验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青少年学习生态环保知识的兴趣,引导带动十堰市1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等3.5万余户家庭参与水环境保护行动。

“我们团队里的很多志愿者,毕业后也一直没有退出,继续为保护丹江口库区贡献着力量。”吴勇说,团队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800多人。今年9月,学校将迎来一批新生,为了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吴勇和团队成员早早开始准备招募新志愿者的工作。“我们学校位于丹江口库区,我们有责任汇聚青春力量,守好一泓清水!”他说。

为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十堰创新城市文明建设模式,将文明城市建设与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小流域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等结合起来,探索具有十堰特色的“文明河流”建设创新体系。

全长50.2公里的犟河,是汉江的三级支流,流经十堰市主城区。为建设“文明犟河”,政府关闭搬迁犟河流域重污染企业61家,还投资7000万元,建成电镀工业园,实现电镀污水集中处理。

政府还对犟河两岸30多个村庄社区25万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改厕1280户,配备垃圾分类桶5000多组;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生态修复河道17公里,建设排污截流管网70多公里,实现污水纳管、清水还河。

十堰市环科所所长畅军庆介绍说,经过多年持续发力,犟河由过去重度劣Ⅴ类河流,变成达到地表Ⅱ类水质的清水河。

“文明河流”建设深入社区,张湾区花果街办放马坪社区居民杨志金报名担任犟河“民间河长”,组织了23名退休老人成立“护水队”。

十堰境内,像犟河这样的汉江三级支流共有23条,连接这些支流的还有2489条大小河流。在“文明河流”建设中,十堰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和支沟分片包干治理体系,配齐了“河长”,有300多支志愿护水队、33万名志愿者,常年在大小河流清漂、巡河。

一群人为水改变生存方式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水乡浪河口村传承千年的乡土习俗,如今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村庄洗衣房里的欢声笑语。

近日,记者来到十堰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几位村民正在村中洗衣房里搓洗衣物,水龙头、搓衣板、分类垃圾桶等设施一应俱全,洗涤废水接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

“洗衣粉里含有磷,会造成水污染。”村干部陈空军说,浪河口村处于丹江口库区,氮磷污染物易富集,不利于保持水质。于是,村里建设公共洗衣房,引导村民定点洗衣服,便于集中处理洗衣废水。

守护一库碧水,改变着十堰人的生活方式。在“文明河流”建设中,十堰把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重要内容,协调生态与民俗风情的关系。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在“文明河流”建设中,总结出垃圾“两类四分法”的经验,在湖北全省推广。

村里购买了近800个垃圾桶,每户分发绿色、灰色各一个,分别装“会烂”“不会烂”垃圾。会烂的成为有机肥还田,“不会烂的”细分为“能卖的”“有害的”“能烧的”,交给专业机构处理。垃圾统一处理后,村容村貌大为改善。沙沟村每年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先后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文明河流”建设,也改变着十堰的生产方式。十堰市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绿色低碳产业培育,保住“产值”,提升“颜值”。

淘汰“橙色GDP”。近年来,十堰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淘汰水泥、钢铁、纸浆等产能300多万吨,涉及产值19亿元。拒批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大项目100多个,淘汰燃煤锅炉392台。

主导产业减碳化,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全市已建、在建或储备的新型电池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远景动力技术(湖北)有限公司联合上下游伙伴,在十堰打造零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支柱产业无烟化,突破性发展健康、生态、全域旅游产业,中药材、茶叶、核桃等绿色基地达到四百万亩;以武当山为龙头的山地度假游、水上休闲游、特色森林游、汽车工业游等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兴起。

新兴产业负碳化,发展水电、光伏、风能产业,水电总装机达到298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12万千瓦,绿色能源年负碳排放714万吨。

水源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汉江水质。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地表Ⅱ类及以上水质。

“文明河流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十堰人的理念,进而改变十堰人的生存方式。”十堰市市长王永辉说,将加快城市转型、经济转型、产业转型,让十堰的“水更清、山更绿、群众生活更美好”。

从“要我干”到“一起干”

江面上,清漂船缓缓行驶。父亲站船尾、儿子站船头,分别巡视着河的两边。父子俩投射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一道风景,诉说着库区人接力守水护水的深情。

画面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是十堰市郧阳区青山镇护水队员黄林和黄勇。近年来,随着儿子黄勇的加入,父子俩携手清漂的画面时常在汉江江面上出现。

记者了解到,黄林家住郧阳区青山镇白果树村,紧临汉江,村子三面环水。他在汉江边长大,父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影响着他,一直把水当作衣食父母。

“长江禁渔”后,黄林由渔民变成护河员。2020年,他组建了一家环保公司,承担起当地环境治理任务。那时,他就特别希望在青山镇上班的儿子黄勇能和他一起干。

“我觉得这份工作实际上就是在捡垃圾,工作不够体面,说出去也不好听。”不料黄勇直接拒绝。迫不得已,黄林把渔民上岸赔付的10余万元全部投了进去,把渔船变成护鱼和清漂船,从此拖着年迈的身体,全身心投入到河道清理工作中。

几年来,黄林先后组织人员400余人次、船只20余艘、运输车辆18台,开展30余轮漂浮物打捞工作。积劳成疾,2023年7月,在高温下连续两月清理漂浮物,黄林病倒了。心急如焚的黄林,首先想到的还是雨后泗河上漂浮物。他把正在上班的黄勇叫到床前,父子彻夜长谈。

面对虚弱的父亲,黄勇点头答应。“我特别心疼,他病成那样了,还在操心着清漂的事,那时我突然觉得我的父亲特别伟大,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再是农村的一个小老头了。”黄勇回忆。

随着儿子的加入,黄林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梦想有了新的传承者。汛期,针对上游漂下来的漂浮物,在黄勇的建议下,黄林购进了两套河道浮标,上游的垃圾不会漂到下游去。如此一来,他们打捞起漂浮物来更加快捷高效。

如今,越来越多退捕渔民和社区干部群众加入守水护水队伍。

“我们通过‘文明河流’建设,让320万市民自觉自愿参与保水质。”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汤红兵介绍,过去保水质、保生态,主要是通过“一票否决”、第三方考核、公开通报、立案查处等刚性约束,管住了重点企业、重点河段。而开展“文明河流”建设,就是要号召更多的人自觉自愿参与保水质。

通过开展“美丽十堰 我们在行动”专项活动、“最美守井人”评选活动等,十堰推动守水护水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开展十大优秀环保志愿服务队、百名优秀生态环保志愿者评选、“节水护水爱水”公益广告征集等活动,让守水护水家喻户晓。

以环丹江口库区435个村为重点,十堰推进“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组建305支党员护水队,3500名党员干部认领岗位,带动1.5万名党员群众参与守水护水。

十堰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负责人吴芳介绍,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2.1万场次,参与志愿者9.8万人次。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明河流”建设达标率达60%以上,2027年全域建成“文明河流”。

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

今年66岁的贺玉凤,是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河屯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近日,她作为京堰环保志愿联盟的志愿者,来到十堰参加环保活动。

原来,为让更多的力量参与“文明河流”建设,十堰还将视野向受水区延伸。去年12月,由北京市、十堰市两地相关部门发起,成立京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联盟。北京十堰两地的6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7800多名志愿者参与,倡议让守水护水成为文明新风,让节水爱水成为文明习惯,京堰携手打造“文明河流”。

贺玉凤所在的“夕阳传递志愿服务队”是联盟成员之一。不到一年的时间,贺玉凤已带领志愿者到十堰开展护水活动4次。“这是我们在北京每天喝的水,更应该自己参与,把一库碧水保护好。”她说。

“同饮一江水,京堰一家亲。我们守水护水,绝不让一滴污水入河,我们爱水节水,绝不浪费一滴南来之水。”20名京堰志愿者代表近日一起在十堰发出共建“文明河流”倡议,呼吁两地市民群众牢记嘱托,携起手来,做守好一泓清水的先行者、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文明河流”建设的推动者。

“丹江口大坝增高,十堰有数以十万计的库区移民,他们背井离乡告别故土,在重新安置的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他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南水北调这项伟大工程。”北京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创始人王涛说,每次在北京走进社区宣讲十堰人民保水护水的先进事迹,最美守井人的感人故事,使用卫星、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科技手段监测水源的创新举措,都会吸引每一位北京听众,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

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或优于Ⅱ类标准,已累计向北方送水超66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26座大中型城市1.08亿人。今年1至7月,十堰辖区27个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相信越来越多如桃花水母一样的珍稀水生物,将会在丹江口库区现身。”奋战在库区环境监测一线二十余载的熊屹言语中流露出一份坚定。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