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1:38:49 来源: sp20241119
多次弹窗暗示存在风险 烦琐操作才能下载安装
“下个App还得手机厂商同意才行?”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我自己的手机,想下个App还得手机厂商同意才行?”天津市某高校学生李女士从手机第三方渠道下载安装多款App时,都遇到不同程度地被手机系统拦截的情况,手机上不仅弹出安全风险提示和安全性确认,甚至需要李女士输入系统密码才能安装。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不少人遇到过和李女士一样下载App时被自己手机拦截的情况。用户如果不通过手机的预装应用商城,而是通过其他渠道下载安装软件,手机总是会多次提醒存在风险或者要求变更权限,而且还强制要求输入系统密码,十分麻烦,甚至有些App在按照系统提示一番操作后也安装不了,还有些App因为系统各种阻拦也无法升级。
反复弹出的风险提示是否合理?非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手机就能随意拦截吗?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风险提示反复弹出
下载安装多次受阻
河南省安阳市的刘女士曾用某安卓手机下载某款交友软件,起初,她使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城搜索,发现并没有该App,只有很多同类型以及名字类似的App。
随后刘女士通过第三方渠道搜索该App,下载完成后进入安装阶段,系统弹出了红色感叹号提醒“该应用来源非应用商店,需要输入锁屏密码”。刘女士输入密码并选择继续安装后又出现了多次安全性提示,多次点击“已读风险提示”后才成功安装此App。
同样,北京市朝阳区的郭先生告诉记者,他使用手机在浏览器搜索并下载一款手游App,在下载完成准备安装时,手机上出现了红色的感叹号提醒“该应用来源非应用商店,需要输入锁屏密码”。郭先生输入密码并选择继续安装后又出现了多次安全提示,在多次选择“已知风险”“继续安装”并输入密码一系列操作下,才终于成功在该浏览器下载了这款App。
记者在郭先生的提示下,使用某安卓手机尝试操作下载该款手游App。记者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搜索下载,点击“立即下载”后,页面会弹出安全提醒——“为提供更安全的应用服务以保护您的权益,建议优先安装经过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安全检测的应用”,并且还提示了该App涉及的权限,如位置信息、媒体文件和电话等。
在点击“继续安装”之前,还需要点击确认“已了解此应用未经检测,可能存在风险,您可以设置是否移入‘应用管控中心’”。记者点击该提示按钮,立刻跳转进入“设置”页面,同时跳出了一个弹窗,有“安装并移入‘应用管控中心’”和“直接安装”两个选项。记者点击“直接安装”,会直接跳到手机预装应用商店下载安装类似的App。
而如果选择“安装并移入‘应用管控中心’”,又弹出一个选项“下次自动移入‘应用管控中心’”,点击安装后,还需要输入锁屏密码。页面显示安装成功后,还有“增强防护”的提示,并注明了“开启后,仅支持安装经过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检测的应用”。
不少手机用户表示在安装App的过程中,会遇到烦琐的提示和操作。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通过非手机预装应用商店下载App时,具体表现为弹窗风险提示、要求用户输入系统密码等,甚至下载安装后也会出现擅自关闭App进程、限制App联网等情况。然而,同款软件,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中的App中能够一键完成下载安装,非常便捷。
天津市河西区某高校学生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使用某安卓手机从第三方渠道下载一款游戏App,在下载安装包时,手机上出现了显著的红色字体提示“该应用未经许可收集个人信息”以及“安全守护提示您注意应用风险,如仍需安装可继续下载安装包”等风险提示内容。
选择“继续下载”后又跳转到了另一个提示“检测到风险”的页面。页面上又一次显示了红色感叹号“无法识别应用备案情况”。在页面下方有三个选项,分别是:查找类似应用、无视风险安装、取消安装。
“如果选择查找类似应用,页面就会跳转到应用商城,并出现类似的App。”陈先生说。
厂商拦截外部链接
涉嫌构成垄断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手机厂商推出的纯净模式也增加了用户通过外部链接下载App的阻碍。一些手机自带纯净模式,可开启增强防护,仅支持安装经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安全检测的应用。如要安装外部应用,需要关闭增强防护开关,关闭时又要经过多次点击确认。此外,手机厂商还对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下载和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别的App进行设限和拦截。
在普通模式下,记者使用某安卓手机在一外部链接下载一款App,安装过程中会弹出安全提醒,称这是未经安全检测的链接,是否“允许下载”。允许之后,需要输入锁屏密码才能继续安装。然而记者在应用商店里也搜索到了该App,对比发现,下载的两个App并没有任何差别。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在应用商城里下载App更顺利,轻松实现一键安装,没有其他步骤。
但当记者开启手机的纯净模式,继续使用通过外部链接下载的该App时发现,进入安装界面首先会提示是否允许安装软件,“这会让设备和软件容易受到外来的攻击”;用户点击同意后会再次提示,应该从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选择类似的软件安装;如果用户继续点击安装,则会要求用户输入锁屏密码才能解锁安装过程。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手机提示下载了不可信软件,可能会有捆绑安装或者有木马,从普通用户角度来讲心里可能会比较慌,一般不会选择继续安装。App的运转需要手机操作系统的支持,但是手机不仅对第三方渠道的App下载安装进行拦截,还不允许有下载软件功能的App上架到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对第三方应用软件进行全面的拦截,需要用户多次验证账号、输入密码增加安装难度,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益和知情权都有损伤。
那么,手机会拦截通过非手机预装应用商店下载的App,设置风险提示、输入密码等障碍,这种拦截行为是否合理?
对此,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程啸表示,手机厂商提供硬件和软件服务,如果不能确保公平对待市场上的应用程序,为了自身利益在消费者安装软件时设置障碍,会导致数字服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形成垄断。厂商通过“重大风险”提示等手段,会让消费者对从其他渠道下载安装App产生恐惧,这侵害了其他应用程序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律师表示,手机厂商(应用商城经营者)利用这种拦截行为,实现不正当的商业目的,是“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如虚假宣传、混淆行为、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反垄断法则规定,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属于垄断行为。
“如果手机厂商在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下,通过拦截行为限制了用户选择,影响了其他经营者的正当竞争,那么很大可能是构成不正当竞争或者垄断的。”朱杰说。
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婧媛说,部分手机厂商通过设置将下载、安装键变暗以及“该应用来源外部、未经过安全检测、恶意”等提示,让用户放弃在第三方平台下载并为自己应用商店导流,不仅构成对第三方下载平台的侵权,而且严重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涉嫌违反多项政策法规。
徐婧媛进一步解释说,这些行为构成恶意干扰用户终端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恶意干扰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的软件等产品的下载、安装、运行和升级,也可能构成欺骗、误导用户不使用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产品,涉嫌违反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手机厂商作为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已构成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违反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手机厂商的行为侵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已经涉嫌违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
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行业生态需要治理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手机厂商设置对外部链接的强行“净化”、拦截,曾产生过相关纠纷。
例如,2021年6月,第三方应用商店TapTap起诉某手机品牌不正当竞争。据媒体报道,TapTap是一个集手游分发和内容社区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这起案件事涉“TapTap及其平台上架游戏,遭遇某手机品牌拦截安装”。
2023年11月,TapTap发文质疑另一手机品牌,称该手机品牌的安全守护功能是为了拦截用户从第三方应用市场下载游戏,从而迫使游戏开发商接受该手机品牌的高额分成。此外,TapTap还指责该手机品牌在用户下载和安装非合作游戏时有意设置过多的阻碍,使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善明表示,通过对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发现,智能手机预装应用商店领域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一是禁止软件开发商通过网页或自身官网直接向用户提供和其预装应用商店具有竞争性的功能或其他替代方案,比如提供软件的下载功能,这种情形具有典型的反转向条款特征,不仅控制了交易渠道,也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存在损害竞争的可能性。二是手机系统会对从其他渠道下载的软件进行“骚扰性提醒”,即名义上是向用户提醒非预装应用商店下载的软件具有潜在风险,实质上诱导甚至是误导用户删除该软件。此外,部分手机仅对与自身没有利益相关的应用软件进行风险提示,而对与己有关联关系的软件则不进行任何提示,其结果造成交易待遇的不同和不公。
“诸如此类的交易方式或交易条款安排,对软件开发、技术创新、用户选择权、市场竞争、消费者福利等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反过来也会妨碍或抑制手机行业、智能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金善明说。
有关主体已关注到手机厂商拦截可能存在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2017年11月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制定发布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分发服务自律公约》倡导,企业在下载、安装、升级、使用、卸载应用软件时,不得滥用自身优势干扰或阻碍其他应用软件分发;不得滥用用户提示的方式干扰或阻碍其他应用软件分发服务。
2023年2月,针对这种手机厂商“割据为地”获取流量利益的行为,工信部下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要求,确保知情同意安装,向用户推荐下载App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真实、准确、完整地明示开发运营者、产品功能、隐私政策、权限列表等必要信息,并同步提供明显的取消选项,经用户确认同意后方可下载安装,切实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不得通过“偷梁换柱”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实现便捷卸载。
今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通过细化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具体情形,基于《解释》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中的“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具体认定作出了规定。
朱杰认为,手机厂商恶意拦截行为应当受到规制。他建议,可由行业协会或公权力机关设置标准,限制手机厂商拦截行为,即不可拦截外部合规应用,也不能限制外部软件的权限获取,对上述排除限制第三方公平竞争的行为予以治理。
“面对数字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只有通过法律的完善和实施,才能促进行业生态健康治理,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朱杰说。
漫画/李晓军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