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展新颜(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发布时间:2024-11-26 07:42:54 来源: sp20241126

  出南宁、下崇左、进百色,奔来宾、走柳州、入桂林,车行壮美广西,山路十八盘,青峰遮碧湾,满目芒果林,遍野甘蔗田。

  自然之景瑰丽多姿,现代之韵更耐人回味。探“5分钟下线一台装载机”的“柳州速度”,品“‘一根甘蔗’百亿元产业链”的“来宾甜度”,谈“种田就是种风景”的“瑶寨佳话”,听“‘鼓楼议事’促团结”的“侗乡故事”,行走八桂大地,和气迎人、新风扑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西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心手相牵、团结奋进,满怀信心共谱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向海图强,千里边疆绘新景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中越边境,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货车往来穿梭,国内市场每3个进口榴莲,就有1个从这里发出。

  壮族司机黎海南将车停稳,下车刷证、按指纹、扫脸,转身上车,货车通关用时不足15秒。

  “以前一天只能拉一趟,现在能拉三趟”,跑了近20年车的黎海南,连连点赞新时代的口岸之变,“多亏海关、边检‘多卡合一’,通关效率提高,我们鼓了钱包。”

  “无纸化”一键申报、“一站式”快捷查验、“零等待”延时通关……生鲜水果实现“当天申报、当日放行”,锂电池、机电产品等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小口岸”折射“大棋局”。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通江达海、江海联运,这是广西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了根本遵循。

  着眼大局,找准定位。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海陆资源丰厚。

  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广西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民族。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打造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才能在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牢记嘱托,向海图强。昔日的“交通末梢”崛起为新时代的“开放前沿”。

  ——释放“海”的潜力,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牵手长江经济带,“千亿元级”产业加快集聚。

  在铁路钦州港东站,铁海联运无缝衔接,24小时不歇。站长黄江南介绍:“现在日均到发铁海联运班列约15列。”

  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抢抓机遇,自觉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5年来,通道目的地港口从166个拓展为523个,钦州港东站也从只有3条股道、2名职工的小站,成长为12条股道、40多名员工的枢纽。

  新通道助力“走出去”。借助新通道,赛力斯集团的汽车配件,从重庆“乘火车”,在钦州港“换船”,抵达印度尼西亚约18天,比江海联运用时缩短近一半,助力“中国智造”出海加速。

  大物流吸引“金凤凰”。探访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钦州石化产业园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格派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等百亿元级项目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壮大,今年钦州港首次实现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

  ——激发“江”的活力,畅通西江航运,拥抱粤港澳大湾区,“桂字号”产品拓宽市场。

  西江,上溯云贵,横贯两广,广西的“母亲河”,珠江水系主流。2020年,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通航,西江船舶通航能力从300吨级升至3000吨级,广西的白糖、建材等大宗商品更快送抵粤港澳大湾区,加速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今年以来,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同比增长31.18%。

  往南看,平陆运河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将开辟珠江—西江第二个入海航道,5000吨级货轮江海直达,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做足“边”的文章,做强跨境电商,推动贸产融合,“口岸经济”支撑兴边富民。

  走进崇左市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主播正用外语热情推荐中国美妆产品、服饰、小家电等,友谊镇礼茶村那岭屯边民、壮族小伙张尚华忙着备货。

  过去两年,张尚华实现了“三级跳”:两年前卖海鲜,一年前当电商主播,现在是跨境电商老板。“走绿色通道,凌晨下单,最快当日可达越南河内。生意不错,准备再招七八个人。”他说。

  今年上半年,崇左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01%,“张尚华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边贸旺带动产业落地。今年前7个月,广西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60.02亿元,同比增长69.8%。通过参与边贸,部分村集体经济收益超20万元,广西边民互市贸易规模5年来稳居边境省份首位。

  向新求变,守望相助共致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来宾金秀瑶族自治县,汇萃本草瑶药产业实训基地的种苗培育大棚里,数字屏实时显示环境参数,温湿自动控制,育苗智能管理,百余种种苗长势喜人。

  “物联网技术帮助乡亲增收,仿野生种植替代乱砍滥伐,真正实现‘好山育好药、好药护青山’。”广西金秀汇萃本草瑶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良强介绍,2017年,借着粤桂合作的契机,他从深圳返回广西创业,让科技为青山赋能。汇萃本草每年免费向农户提供10万株种苗,专业培训,保底回收。8000多名农户跟着企业种植,带动全县瑶药种植5万多亩,农户年均增收超1万元,青山变“金山”。

  山还是那山,思路一变天地宽。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瑶医药,金秀山上搞生态种植;山中开酒店、办民宿,发展康养旅游;山下科技育苗,搞产业园,提高瑶药附加值。绿色产业积厚成势,2023年全县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15%。

  “治病草”变身“致富草”,折射共同富裕的路子,见证团结奋进的步子。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打造若干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支柱产业,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一碗粉”,融合各民族稻作文化、饮食文化,是“文化交融粉”,也是“团结致富粉”。

  一包螺蛳粉,8种配料来自哪里?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霖亮出账册:鹿寨县拉沟乡竹笋种植基地7350亩;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木耳种植基地160万棒及本洞村豆角种植基地100亩;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豆角种植基地650亩、木耳种植基地110万棒……企业吸纳2000余人就业,带动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看柳州市,螺蛳粉带动68万亩原料种植基地,壮、汉、瑶、苗、侗等各族群众共创“嗍粉传奇”。今年上半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355.21亿元,产业链带动30多万人就业。

  “一台车”,书写工业自强史,催生新质生产力,是大国重器“代表作”,也是中国智造“争气机”。

  在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5G互联网送料,机械臂自动焊接,全生产周期数据实时反馈,平均5分钟下线一台装载机,订单交付时间缩短48%。

  诞生中国首台轮式装载机,首发无人驾驶装载机,支持川藏铁路建设,助力南极科考……从“跟跑”到“领跑”,柳工装载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弯道超越”的秘诀正是团结一心、自强不息。

  “以前我们总是向外企学习,后来发现情况不同、需求不同,走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工厂制造总监姚东旭说,柳工人干劲十足,都瞄着高质量发展出力,凝聚力释放生产力。

  在八桂大地,一根甘蔗,从蔗汁制糖,到蔗髓发电,蔗叶制肥,蔗泥提纯酵母,蔗渣做环保餐具,循环利用率100%,形成蔗农、产业、财税、生态“几头甜”的百亿级产业链;一条贵南高铁,“拐了个弯”进入毛南山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融入南宁、贵阳1小时经济圈……

  统筹经济与社会,兼顾效率与公平,数不清的“致富路”,说不完的“一家亲”。上半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7%,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八桂儿女向新求变、创新发展,正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

  向美而行,携手同心护家园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年近七旬的壮族阿叔陈兴华长在灵渠边,最爱灵渠水,每天都要在灵渠边走走。

  一部灵渠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发展史。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的灵渠,打破中原与岭南的地域屏障,贯通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畅通南北水运,加速人口迁徙,各民族在频繁交往、相互交融中,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记忆。

  “灵渠是古老的,又始终是活跃的,至今仍灌溉两岸农田4万多亩。”陈兴华曾是兴安县博物馆副馆长,对灵渠历史如数家珍。退休后,他主动报名当了护渠员,“灵渠滋养兴安,兴安人守护灵渠,和谐共生的智慧代代传。”

  在灵渠铧嘴坝向前望,江水七分入湘、三分入漓,每年通过南渠流入漓江的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南流的漓江,正是桂林山水之魂。

  “为呵护漓江的美,桂林花了大力气,下足绣花功夫。”象鼻山景区讲解员唐凯萍回忆,上世纪生活生产污水直排,漓江一度污染严重。新时代以来,化“九龙治水”为握指成拳、铁腕治污,从各管一头到水岸同治、标本兼治,保护桂林山水被纳入法治化轨道,漓江又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景象。

  好风景,全民享。2022年1月31日,象鼻山景区免费开放,桂林文旅悄然转型。从“吃一山”到“谋一城”,盘活文化资产,推动全域旅游,做强夜间经济,2023年桂林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5%、54%,真正实现“文化互赏、利益共享”。

  江河泱泱,孕育文化;文化之水,滋养文明。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就是在守护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牢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遵循“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同饮一江水的八桂儿女,涵养生态赓续人文,丰厚人文浸润经济,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共建和美家园。

  “种田就是种风景”,这是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老支书潘保玉的感悟。

  借力好政策,大寨村民“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梯田入股享股金、梯田保护获奖金、梯田流转有租金、梯田务工赚薪金、梯田旅游挣现金。

  今年2月,大寨村旅游分红大会上,全村282户共获得年终奖725万元,户均2.5万余元。富起来的大寨人,更加珍爱梯田、呵护植被、涵养水源,“这山、这田是寨子的传家宝,要保护好,代代传。”

  “护住颜值才能提升价值”,这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党委书记李兴旺的体会。

  绿意葱茏中,风雨桥跨溪而卧,吊脚楼鳞次栉比,坐落于林溪镇的程阳八寨,仿佛诗意画卷。这里既是居民社区,又是今年上榜的国家5A级景区。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县政府投资“补短板”,村民出力“强弱项”,建筑延寿、设施备全,村容更整洁、项目更丰富,侗寨得以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去年仅岩寨百家宴就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户均收入5.3万元。大家感慨:“保护也是发展。传承活态乡土文化,有动力、显活力。”

  午后走进柳州鱼峰公园,传说中“歌仙”刘三姐骑鱼升天的鱼峰山下,人头攒动、山歌如潮。各民族歌手以歌会友,每年相聚鱼峰公园的歌友近40万人次。

  耳畔传来欢快的歌声——“山歌声声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乐,嗨嘹嘹啰……”这是同心筑梦的心声,这是团结奋进的回响。新征程上的八桂儿女,正奋楫破浪、踏歌向前。

  (本报记者陆娅楠、祝佳祺、原韬雄、孟繁哲,人民网记者霍雨佳)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2日 0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