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系城市文脉 讲好工业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5 19:14:37 来源: sp20241225

原标题:维系城市文脉 讲好工业故事

清河的纺织、酒仙桥的电子、垡头的化工……这些当年北京城里的工业地标,老百姓都耳熟能详。如今,虽然时代变迁,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这座城市依然留存着大量的工业遗产。为了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保护,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留住几代人的历史记忆,维系北京“城市文脉”,讲好北京工业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对工业遗产分级分类保护

北京共有9家单位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其中北京印钞厂始建于1908年,拥有百年历史;北京卫星制造厂、北京珐琅厂、北京化学工业研究院等8家单位均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拥有超过60年的发展历程。

在北京产业结构调整、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如何创新发展路径,更好地保护宝贵的工业遗存?《办法》提出,要对工业遗产实行分级、分类保护,鼓励在符合相关要求前提下,对工业遗产进行多元开发利用。“这是北京第一次明确工业遗产认定程序、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涵盖了六方面、33条内容,保护管理是重中之重。”

《办法》中所称的“北京工业遗产”,是指在北京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北京市经信局认定的工业遗存,包括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物质遗存包括厂房、车间、作坊、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与工业相关的管理和科研场所、其他生活服务设施及构筑物和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产品、档案等;非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艺、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

北京拥有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典型实例,在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例如,“798”变身大型艺术街区;首钢园“从火到冰”,成为“工业遗产”“奥运遗产”双遗产;怀柔水泥厂转为科学城等。

确保风貌核心物项不被破坏

这些工业遗产去向何方?“对工业遗产实行分级、分类保护,保持遗产格局、结构、样式和风貌特征,确保核心物项不被破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法》提出,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科研、科普、教育、捐赠、公益活动、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在利用发展方面,《办法》规定,北京工业遗产的利用,应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保护、整体保护、周边保护,与自然人文和谐共生。要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鼓励利用北京工业遗产资源,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以及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等。

研究工业遗产10多年的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向东说,首钢等一批老厂逐步搬迁,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厂房、机器设备等工业遗存,这些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记者了解到,北京将于近日启动全市首批工业遗产认定工作,今年将积极推进首钢园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据悉,北京将对工业遗产实施动态管理,经认定的北京工业遗产有效期为5年,每满5年复核一次。

鼓励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

如今,北京许多老工业基地华丽变身,如东直门水厂变身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北京珐琅厂成为工艺美术技艺“展台”,牡丹电视机厂升级成为科创园区……

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北京已经形成了“工业遗产+科普教育”“工业遗产+旅游休闲”“工业遗产+产业重塑”三种模式,这也为未来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根据《办法》,北京工业遗产的利用,应当符合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要求,充分听取社会公众、专家智库的意见。北京将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和企业依托北京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支持利用北京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鼓励利用北京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基地、影视基地、城市综合体、开放空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等。

参与起草《办法》的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进行原真性保护,结合原有特点改造为博物馆,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更直观了解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利用老工业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工业厂房高大的内部空间和独具特色的建筑个性发展文创等产业,可助推城市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

《办法》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北京市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进入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的新阶段。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