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加快构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4-11-25 19:09:00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提升防洪智慧化科技化水平,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

12月28日,“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一一“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专场发布会在京举办。陈杭 摄

  这是记者从28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获悉的。

  提升城市生命线整体韧性水平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宇表示,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安全发展的新范式。2021年10月,北京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从空间韧性、工程韧性、管理韧性和社会韧性四个维度明确了78类任务分工。

  李宇表示,北京提升城市生命线多源保障能力,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正按照分布式、并联式新模式逐年推进建设,重点强化系统的联通性和区域自循环,进而提升城市生命线整体韧性水平。

  同时,统筹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自全国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3年多来,北京对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5个灾种,政府、社会、基层3类减灾能力进行摸底调查。汇集11大领域、80小类,约587万条调查数据,在全国率先形成市、区两级自然灾害单灾种和综合风险评估成果。

  下一步,北京将抓紧谋划制定《北京市2024年推进韧性城市建设重点工作方案》,从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升城市生命线韧性、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分级分类明确年度重点项目,确保韧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持续提升首都城市韧性。

  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如刚表示,北京持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保障能力,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运营和维护,加强“一网统管”建设,构建城市感知体系,建立完善韧性城市体系和机制。

  从供热运行保障方面看,本采暖季,北京集中供热面积约10.47亿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面积约6.79亿平方米,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

  北京将持续优化电网主网架和热电联产源网结构,提高用电安全可靠性,提升供热管网安全运行水平。增强天然气输配系统韧性,继续推进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二期、三期建设。通过建立多源多向、能力充足、调度灵活、安全高效的电力、燃气、供热保障体系,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构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伊锋表示,北京大幅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目前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8年回升、累计回升10.64米,密云水库蓄水超过29亿立方米。稳步提升城乡供水能力,近年来先后建成郭公庄、第十、亦庄等大型水厂并投入运行,城镇日供水能力提升至708万立方米。

  伊锋表示,北京完善以堤防为基础、水库为骨干、蓄滞洪区为依托的防洪体系,增强流域整体防洪保障能力。系统提高永定河、大清河、潮白河、北运河等骨干河道防洪保障能力,打通中小河道行洪堵点,积极推进水库、蓄滞洪区规划建设和山洪沟道整体治理。

  同时,提升防洪智慧化科技化水平,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水网、工程试点建设,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首都防洪管理能力和水平。(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