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5:46:54 来源: sp20241221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将立德树人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一个人只有学会独立、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其心方能万事从容;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可分为职业能力教育、精神信仰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增长人的知识,精神信仰教育的目的是增强人的内心,国家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增进国家民族认同。加强新时代素质教育,必须把立德作为根本,必然包含以上三种教育,而不仅仅是智育。
过去十年,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但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抗压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其他教育,尤其是德育。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需要把教育办到群众心坎上、办到学生亟需处,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如此,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多了,学校该有的教育做到位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自然得到提高。
“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古代,“德”与“得”是相通的。加强新时代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用德育滋养学生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厚德育资源,用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充盈学生的内心生活。只有知识灌输的课堂不是课堂的本色,育人才是课堂的灵魂,当然育人也不局限于课堂。
把立德树人融入新时代素质教育,要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善于在课业上“减负”、在育人上“添彩”,通过开辟诸如“非遗进校园”“楚辞进课堂”等特色课程,将其打造成培养知识、陶冶情操、传承技艺的育人场所;要重构德育良好生态,注重用好历史文物、爱国教育、劳动实践等场馆基地,全面拓宽德育实施途径,让学生真正从中洗涤心灵、升华灵魂,让德育之花在课堂内外处处绽放,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钟君,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研究员)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