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05:04 来源: sp20241227
如何延续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进而将其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是每个城市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段时间,各类体育赛事在多个城市密集举办。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发车,比赛期间,超过20万人次观众到现场观赛;“五一”假期,成都2024汤姆斯杯暨尤伯杯赛的上座率节节攀升,尤伯杯决赛有超过6000人进场观看,汤姆斯杯决赛进场人数在万人左右;长三角体育嘉年华越野半程马拉松、2024亳州马拉松等路跑赛事,吸引众多跑步爱好者参赛……火热赛事,有助于拉动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活力。
一组数据能够有力说明赛事的带动效应。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住宿业、餐饮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57%、42.3%;在“村BA”等赛事带动下,2023年贵州台江旅游综合收入达84.64亿元,同比增长94.66%;2024年无锡马拉松带动经济效益达28336.6万元。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大型体育赛事的带动作用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赛前、赛中、赛后多个环节发挥赛事的带动效应,将为城市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赛事是认识城市的一扇窗口。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不仅要成功办赛,还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场地、设备、交通、医疗……近年来,各地大小赛事中,配套设施向优向好,赢得广大运动员和观众的好评。在此基础上,不少城市突出办赛创意,让赛事成为展示城市风采的平台。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坡面障碍技巧的“雪长城”赛道令人耳目一新,烽火台、角楼、瞭望塔等造型,让观众既可以感受体育竞技之美,又能品味中式美学之韵。又如,苏州马拉松赛道连接寒山寺、阊门、山塘街、平江路等景点,选手在参赛的同时,还可以感受苏州的古韵今风,城市也借助电视直播宣介了特色人文景观。从实践来看,因地制宜,将城市特色元素融入赛事各个环节,不仅能擦亮城市名片,更能提高赛事的吸引力、观赏性,实现城市与赛事更好相融。
体育赛事不仅与体育用品产业息息相关,也与餐饮、住宿、旅游等诸多产业紧密相连。发挥好体育赛事的带动效应,不妨在丰富消费供给上下功夫,在创新消费场景上做文章。前段时间在贵州榕江拉开帷幕的2024年第二届贵州“村超”总决赛,将比赛主要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当地还精心准备了音乐烟花秀、侗族歌舞、特色美食等,让观众可以兼顾观赛和旅行。2023年“村超”举办期间,榕江累计吸引游客5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86亿元。这启示我们,更好释放赛事红利,应延长赛事链条,打造多元场景,才能吸引更多人从“参加一场赛”转向“玩遍一座城”。
赛事落幕后,如何延续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进而将其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是每个城市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浙江为例,杭州亚运会结束后,有的地方改造比赛场馆,向市民开放,助力全民健身;有的结合旅游项目和节庆活动,举办山地自行车赛等赛事,带动当地民宿发展和农特产品消费;还有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赛事,吸引更多游客。做好“赛事+”的文章,推动“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商贸”等融合发展,方能有效延续体育赛事的热度,在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以赛营城,让城市服务赛事需要,让赛事助力城市发展,更澎湃的发展动能将在城市与赛事的“双向奔赴”中不断积蓄。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0日 10 版)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