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6:14:03 来源: sp20241123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为观察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窗口。春节档总票房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花费,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都出现增长。“人从众”热度再现,多地酒店“一房难求”,过年新风尚蓬勃展现……在浓浓年味中,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
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看总量,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时经济规模保持逐季扩大趋势;看结构,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看民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看全球,5.2%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可以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潜力足、韧性大、回旋空间大的特点。
在经济学界,有一句话赢得广泛共识,即经济增长“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我们不妨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认识中国经济的基底。先看需求。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这个“不足”更多是短期波动。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依然稳当稳固。这个基本盘,是14亿多中国人构成的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巨大消费市场,是超4亿人构成的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等多方面,部署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随着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内需潜力继续释放,有效需求将会逐步恢复。
再看供给。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及制度等因素。看生产资料,我国拥有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为提升我国经济潜在产出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看人力资源,不仅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我国的突出优势,而且2.4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正在形成“人才红利”;看科技水平,过去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用突显,这些优势将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综合来看,我们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要增强信心和底气。龙行龘龘,春山可望;春暖花开,未来可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接续奋斗,保持战略定力,把优势和有利条件转化为动能和活力,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穿越短期波动,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人民财评:调控科学、政策给力,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责编:史雅乔、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