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23:21:12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网 杭州8月20日电(傅飞扬)校园欺凌,常常在某个成年人看不见的角落隐秘地发生。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校园欺凌以更激烈的图片或视频形式暴露在人们面前,这些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恶”令人愤慨。
孩子们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8月20日,2024第十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浙江杭州举行。关于这个问题,入选2024年度中华慈孝人物(团体),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守护孩子成长蓝天的“友善校园”公益项目已思考并付诸实践15年。
2024第十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浙江杭州举行。王刚 摄“2010年,我们从事青少年服务有关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周围有一些大学生、高中生正在经历校园欺凌,而我本人高中时期也遭受过欺凌,就想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友善校园”公益项目创始人陈杜接受 中新网 采访时说。
发展至今,“友善校园”公益项目持续推动青少年和儿童权益,以师生合力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通过教学活动、个案辅导以及教师的表率作用,构建友善的班级文化和校园环境,提升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陈杜看来,面对校园欺凌问题,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必须保持谦卑的心态,“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孩子有需要——所有行为和心理问题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
“2019年,我们在湖南有个项目,当地一位老师告诉我,班里有个孩子刚上高一,在学校6人间的宿舍里长期不洗澡,身上有异味,和同学们关系紧张,面对老师的询问也闭口不谈。”陈杜说,当时,他们与老师一起制定了沟通方案,努力得到了真相。原来,孩子洗澡时被同学拿走衣物,被迫待在洗手间一两个小时,还得了感冒,此后便抵触在公共场合洗澡。
陈杜表示,这个孩子一度因为抑郁休学回家,但最终在多方努力之下,为其链接心理医生等心理健康资源,孩子在新学期回到了课堂,“他后来考上了大学,最近还联系我说正在准备考研。”
多年间,“友善校园”公益项目在广州、上海、武汉、长沙、温州等地的多所学校开设预防校园欺凌相关课程,覆盖了大量师生,旨在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他们参与应对校园欺凌的教育实践。
然而,在陈杜看来,对抗校园欺凌更是每一位社会人的责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校园欺凌是对少数人的打压,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少数人,或许是因为外貌、疾病、贫穷、城乡差异等等。当我们成为少数群体的时候,期待他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如何对待他人。”陈杜说。
对校园欺凌说“不”,陈杜坚持“长期主义”——“友善校园”公益项目通过电话回访、资料分享、线上课堂等方式,帮助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和学生陪伴中;基于教师的行动经验,开发学生课程包和教师讲座课程包,每年在超过20所中小学校园使用。
“友善校园”公益项目举办的一场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受访者供图“校园欺凌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等因素相关,资源相对匮乏、信息相对闭塞的地方更需要我们去开展工作。未来,我们希望能做出更多尝试,在培训、支持教师以外,更多地面向孩子个人,守护他们的成长。”陈杜说。(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