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9:29:53 来源: sp20241224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也是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开展10周年。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文物局)主办的“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挑选出330余件(套)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出水文物和相关展品,第一次系统地将出水于不同地区的五艘沉舰出水文物集中展出。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走进“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展览序厅,正中央肃穆竖立着一块巨大的“致远舰”铁甲甲板残片,斑驳残缺的铁皮和触目惊心的弹孔仿佛能将人们瞬间带回过去,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深沉与厚重。
展览的第一单元“归去”巧妙地融合了水下文物、史料记载与历史影像,描绘出北洋海军的兴衰史,以及将士们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气概。展览的第二单元“来兮”则展示了五艘北洋舰艇出水的珍贵文物,其中既有加特林机枪、刀剑、炮弹等武器,也有餐盘、叉子等生活用具,还有船舷、门锁类的沉舰残片。
除了展出“致远”舰加特林机枪、“定远”舰铜铭牌、“来远”舰镀银铜勺等珍贵文物,展览还将部分文物的保存方式进行了呈现,比如置于蒸馏水中脱盐处理的37毫米哈乞开斯炮弹箱等。每一件文物都依据黄海和威海湾两处展示区域将历史叙事和考古文物进行了紧密融合。
在水下考古过程中,针对体量庞大、结构复杂,又处于浊水环境下的沉舰遗址,水下考古工作者既要深入海里进行潜水,又要携带设备进行水下搜索、布方、抽沙、摄影、绘图、提取文物等工作。在这些沉舰的探寻过程中,水下考古研究人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考古与保护经验,还创造性地探索出一套针对近现代大型金属沉船水下考古的新方法,这些都在展览第三单元“传承”中得以展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记者冯帆、赵秋丽、宋喜群)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