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11:18:40 来源: sp202501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地方独特地域环境和文化风俗,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坚守文化之根,赓续历史文脉。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形成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举措,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又坚持守正创新,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弘扬其当代价值,更好服务时代发展。要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促进其与经济发展更加紧密融合,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创新传承手段,健全保护体系。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完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妥善保存相关实物和资料。提高专业记录水平,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评估和动态管理,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同时加强传承梯队建设,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传承队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得以孕育、发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继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快形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等在内,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
探索最优路径,实现合理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有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区域保护协同机制,加强专题研究、举办品牌活动,比如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加大对流域内丰富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利用等。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比如,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支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等等。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东中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作机制,鼓励东部地区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协作帮扶。
(作者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9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