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0:25:51 来源: sp20250108
避免泡水车成为诱人的深渊
维 辰
今年以来,国内多地遭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产生了大量不同程度被水浸泡过的泡水车。日前,央视等多家媒体调查发现,泡水车流向了二手车市场,售价仅为普通车的七成,倒卖利润超20%。
不少人一听到“泡水车”,心里就发怵,对其流入二手车市场表示担忧。泡水车口碑不佳,引发部分人的抵触惯性。究其原因,不仅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早已揭示,二手车市场呈现出典型的“柠檬效应”特征,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舆论场上的一些纠纷案件、投诉数据等,也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客观来看,“泡水车”不能直接和“问题车”画等号。如浸泡水位在轮胎下半部分的、淹到后视镜位置的、甚至没顶的,损坏程度就存在较大差异。“泡水车”是一个比较通俗、笼统的说法,车辆安全性还要综合考虑浸水深度、油车还是电车、具体车型等,不是所有的“泡水车”都不能使用。当前,并无法律法规提出禁售泡水车,是有一定道理的。若消费者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各项功能正常的车,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泡水车“去妖魔化”的关键在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泡水车赚的就是一个差价,其流向市场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种是保险公司推定泡水车为全损后,交予拍卖公司拍卖,车商打包收购,维修成本较低的维修后出售,不适合修的报废拆解。不过,为了节省成本,有的二手车商不会对泡水车进行全面彻底维修,“最后能开能跑就行”。这样的车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如线路等部分零部件被浸泡过的车,会有自燃的可能。另一种是二手车商直接从车主手中收购,“有水淹记录在市场上就是卖得便宜”,没买车损险或者泡水后没有报保险公司的车“保险上没有泡水记录”,更能卖上价格。来自黑猫投诉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关于泡水车的消费者投诉达到105条,主要投诉内容包括二手车商隐瞒泡水情况、车检报告作假等,反映出买卖双方信息差的弊端,也折射出个别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失职。
拿不拿掉泡水车的“污点身份”,维修到什么程度,不能仅凭车商良心。避免不良二手车商与第三方专业机构沆瀣一气,也不能单靠他们自觉。不可否认,低价的泡水车有一定市场,“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普通人买到车况不透明的泡水车,潜在风险极大。避免泡水车成为诱人的深渊,需要完善具体权威的分级标准、规范泡水车交易的相关细则,破解“柠檬效应”。
《中国消费者报》调查泡水车的文章提到,每当某地出现极端天气后,市场上都会涌现出相当数量的泡水车。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暴雨等极端天气很可能频繁肆虐,大量泡水车流入市场也会更加常见。完善约束制度、规范市场发展,愈发紧迫。(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