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同比增长”中感受中欧班列的活力

发布时间:2024-11-27 16:12:40 来源: sp20241127

原标题:记者手记:“同比增长”中感受中欧班列的活力

西安浐灞国际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货场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等待装运;不远处,中欧班列在汽笛声中驶向远方。每100分钟,就有一列班列从这个陆港发车。

开行于2013年11月的中欧班列(西安),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

仅仅10年,从最初年开行量46列到2023年突破5300列,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全国领先。而开行班列的货运车站,也已从“四等小站”成长为国际化的物流枢纽中心。

这是位于陕西的西安国际港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博文 摄

国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达2372列,同比增长13.1%;发送箱25万标箱,同比增长10.4%。

记者采访发现,同比持续增长的背后,是这条亚欧“黄金通道”持续释放的活力,也使我国内陆地区站到了改革开放前沿。

西安海关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对陕西向西开放的牵引、带动作用愈发明显。海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欧班列出口货值排名前三的是陕西、浙江和江苏,进口排名前三是陕西、辽宁和福建。

“前几年,排在前几名的都是东部沿海省份,陕西只排在七八位。”西安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崔颖说,近年来,中欧班列(西安)与陕西本地产业、企业结合度越来越高,释放的红利对当地开放型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以比亚迪、隆基乐叶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地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出口“新三样”成绩亮眼,充分显示了市场对班列的认可。

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邹竞一 摄

不仅是本地企业,越来越多来自东中部的汽车、鞋帽、无线路由器等中国制造也选择到西安集结,然后搭乘班列出口。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多名外地企业负责人说,开行频次高、运输时间稳定,加上通关日渐便利、综合效益高,这是他们选择从西安集结出口的主要原因。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随着中欧班列(西安)云舱系统上线运营,与国内海关、铁路实现数据联通,采用智能报关、集装箱循环运输等方式,班列的运行效率能提高1/3以上,综合成本下降15%以上。

随着驰骋的班列持续释放外贸潜力,这条“黄金通道”不但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强力支点,也正加快带动陕西拓宽通达全球的发展空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90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

中欧班列“集结”效益持续显现,不少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内陆国家开始主动对接合作,推动中欧班列(西安)加快迈向“枢纽对枢纽”的新阶段。

中欧班列跨境公铁联运班列准备发车。新华社记者李一博 摄

今年2月,中哈双方合作共建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入运营,是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随着码头投运,哈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副总经理奥扎斯·阿类别洛夫日常工作更为繁忙。

“有了这个码头,我们哈萨克斯坦的商品集聚在西安后,还可进一步搭乘班列南下广西,进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对我们而言又多了一条经贸‘大动脉’。”奥扎斯·阿类别洛夫说。

看到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奥扎斯·阿类别洛夫去年9月决定定居西安,3个孩子也都在此上学。“沿着中欧班列拓展的这条‘大动脉’,我们相信企业前景会更好。”他说。

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已常态化开行17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西欧”集结线路达到22条。

(责编:杨虞波罗、申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