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3:38:05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社 湖北洪湖9月14日电 题:探访长江江豚野化训练:种群恢复迎新希望
中新社 记者 马芙蓉
继成功野化放归4头江豚后,又有3头江豚正在接受野化训练,将择日重返长江。
中新社 记者近日探访长江江豚野化放归训练基地了解到,将迁地保护区的长江江豚经过野化训练后重新放归,为促进江豚野外种群恢复带来了新希望。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特有淡水鲸豚类动物。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探索建立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三大保护策略,实现江豚种群从持续下降、濒临灭绝到止跌回升的转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梅志刚介绍,迁地保护是选择一些生态环境与长江相似的水域建立保护区,最初目的是“保种”。终极目标是在长江环境恢复时,将这些“种子”重新放归野外。
经过多年发展,长江流域已建立4个江豚迁地保护群体。最早成立的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天鹅洲保护区”),种群数量从最初5头增长至100多头,超出最大环境容纳量。随着长江大保护及十年禁渔等政策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江豚野化放归提上日程。
“生活在迁地保护区的江豚,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要想将它们安全地放归环境复杂的长江,需要进行一系列野化训练。”梅志刚说,这些训练包括:对变化水文环境的适应能力、低密度鱼类资源环境下的捕食能力、躲避船只干扰及重建噪音条件下捕食能力等。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老湾汊江段,与长江干流流速、鱼类资源密度相似,加之没有航运,噪音较低,适合开展野化训练。2023年4月,两头来自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在此江段接受两年野化训练后重返长江;另有两头江豚,在湖北石首蛟子河口汊江水域接受适应性训练后回归长江。
2023年4月25日,两头经过野化训练的长江江豚放归长江。(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梅志刚介绍,4头放归江豚体内均携带有米粒大小、相当于身份证的“芯片”。团队利用无线电自动追踪系统、声影像辅助观察系统等手段,开展持续监测与追踪,发现它们很快融入野外群体,且始终处于安全状态,这意味着长江江豚野化放归获试验性成功。
2022年底,又有3头江豚从天鹅洲保护区迁入洪湖老湾汊江段开启野化训练。科研人员通过水下声音记录仪,监测它们水下捕食等行为节律。在躲避船只及噪声适应性训练中,人为引入机驳船和渡船制造噪音,让它们渐渐学会适应并习惯,监测评估其受到干扰后的恢复时长。
采访中,记者不时看到接受野化训练的江豚出水呼吸、追逐捕鱼,露出灰黑色背鳍。
梅志刚表示,从目前训练结果来看,3头江豚适应性较好。下一步,团队将着手建立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标准,完善放归后长江江豚的监测技术体系,推动规模化和规范化的野化放归工程。(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