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8:00:05 来源: sp20250108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驻俄罗斯记者 赵祺)“不需要成为中国问题专家,也能了解改革开放46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多少伟大成就。”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外交教研室主任、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俄罗斯总统前上海合作组织事务特别代表基里尔·巴尔斯基日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
“要了解中国伟大成就背后的深厚底蕴,就必须知晓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在取得当前发展成就之前,领导层和人民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巴尔斯基说道。
在那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过的外国友人看来,中国近40年发展历程所带来的感官震撼和内心触动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1982年,巴尔斯基开始学习中文、研究中国。198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当时的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中文学习。在巴尔斯基脑海中,当年北京西北郊的城市面貌依然历历在目。
“那里遍布单层的砖房和平房,在道路两侧,农民售卖着用三轮板车运来的蔬菜、水果和花生,女人们则坐在冰柜旁边,售卖亮黄色的柠檬汽水和冰棍。”巴尔斯基对记者说,“当时,道路上的交通工具大多是自行车,修理自行车就是一个很赚钱的业务。走在街头,你时不时就会遇到自行车修理摊,看到一把凳子,一套铺在地上的修理工具,还有一盆用来找出自行车车胎破损位置的水……”
从1985年来到北京之日起,巴尔斯基就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着这座城市的变化,也见证着属于中国的发展奇迹。“当时,我们这些留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前进的步伐,国家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也处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如果沿着苏州街向北深入海淀区,你就会发现一个大工程正在进行中,‘中关村’即将崛起。”
巴尔斯基表示,如今,中关村已成为北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是首都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如今的中关村汇聚了摩天大楼、办公楼、科研集群、高等院校和商贸中心,是城市重要交通干道的枢纽。当我再次身处那里,曾经那个非常熟悉的中关村,已然变得新潮而又陌生。”
在北京留学和在使馆工作的5年半时间里,巴尔斯基走遍了中国的绝大多数省份。“我目睹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有多困难,一些地区的经济有多不发达,交通和社会基础设施有多落后。正因为看到了这些,才让我更加惊讶于当今中国的面貌,不仅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崭新面貌,即使在一些内陆城市,它们的现代化水平和城市风貌也让人赞叹。”
巴尔斯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衷心祝贺中国人民在国家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祝愿俄罗斯的好邻居、亲密伙伴中国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今年恰逢中俄建交75周年。在谈到中俄关系发展前景时,巴尔斯基表示,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他说:“今天我们见证着两国关系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两国过去30年来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密集的政治对话、紧密的经贸合作、丰富的人文联系及民间交往、国际舞台上密切互动的综合体现,这一切都建立在两国发展利益的高度契合、两国文化的相互吸引、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相近立场基础上。”
巴尔斯基还表示,中俄两国应继续加强政治、经贸、文化、科技等多领域合作,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发展规划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他认为,中俄应持续深化友谊纽带,继续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推动社会、旅游、文化、学术交流,扩大地区层面和边境贸易合作,建立城市间的友好关系,系牢两国年轻人之间的友谊纽带。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