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6:54:28 来源: sp20241110
近日,一则“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一份由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发布的文件显示,关于安全教育平台,“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学生或家长完成学习任务”,且“严禁以口头、公示栏、微信等任何方式通报或公开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情况”。无独有偶,同一时间段,济南、厦门、泉州、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对这些地方的学生、家长、教师而言,此举既回应了他们对此前安全教育是否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的质疑,也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减轻了一份负担。
作为相关争议的主角,“安全教育平台”是一款由中国教育学会委托北京学会安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App,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在该平台上,可以找到日常防护、交通规则、灾害自救等各种简单实用、适合未成年学生的安全小课程。
按理说,这个平台的出现是件好事,可以让学生以更便利、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加强安全意识。但在实践中,却有一些地方“念歪了经”,或是过量摊派学习任务,迫使家长替学生上课答题,或是将完成率纳入教师和学校评比,使老师疲于奔命。对此,有家长直言自己已被形形色色的强制打卡任务“围困”,而在家校沟通的另一端,教师其实也很无奈,济南一名教师就表示:“我们老师也不喜欢这种课外打卡任务,也希望少一些形式主义的打卡,减轻老师的负担。”
一个本该造福学生的平台,却累坏了家长、害苦了老师,面对这样的现实,及时纠偏,叫停不合理的推广落实方式,无疑是有关部门最明智的选择。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就算布置再多的强制任务、执行再严的考核机制,也只是让家长和教师深受其累,而无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安全教育为何会成为一项“负担”?对此,有家长反映: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平时疏于进行安全教育,把任务都压到课后来做。也有人指出:一些安全教育视频过长,加上紧急通知,学习时间有限,孩子没法独立学习,最终变成家长代劳。还有一些视频内容缺乏针对性,幼儿园孩子和高中生用同一套材料,年龄小的不理解,年龄大的又觉得幼稚。
这些反馈意见,都说明安全教育平台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要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不是只有“强制打卡”这一种方式。反过来说,如果安全教育平台能把内容与用户体验做得更好,就算不施加各种“外力”,普遍对子女安全高度关心的家长群体,也会主动让孩子进行学习。
中小学教育工作千头万绪,除了把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之外,学校还承担着多种教育职能,要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这些任务名目繁多,每一项都有着良好初衷。但在实践中,为了简化工作流程、应付上级检查,主管部门和具体学校常常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用“一刀切”的方式处理这些任务,最终把每项任务都变成让人劳心劳神的“刷课打卡”。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看起来都很忙,但做的都是无效劳动,学生夹在中间,更是无所适从。对此,唯有对各种形式主义乱象加以梳理、集中清扫,才能让各方都从这种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给家长和教师“减负”,可以让他们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身心健康,长远而言,这对实现任何教育目标都更为理想。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