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5:46:02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乌鲁木齐11月13日电(李明非)阿拉山口,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处于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据统计,这里的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就有166天。再加上极端干旱的温带荒漠类型气候,原本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却因为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今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工厂星罗棋布,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担负着国家发展同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战略任务。
潘雪兮上罐顶进行巡检。李明非摄“95后”海归女硕士潘雪兮,从未想过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选择来到新疆阿拉山口市的国家管网阿拉山口站。这里有中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所以也被称为“中国能源通道国门第一站”。
很“酷”的工作
刚毕业,回国求职的潘雪兮就收到很多北上广深大企业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国家管网的一条标语——“为祖国注入年轻人的活力”,深深吸引住了潘雪兮。于是收拾好行囊,潘雪兮再次踏上远行的路途。
初次来到阿拉山口,路过边防检查站,看见路牌上写着“亚欧枢纽,阿拉山口”,潘雪兮说当时就感觉“很酷”,也正是因为这种感觉,更加坚定了潘雪兮来这里工作的信念。
和往常一样,穿上防静电服、戴上安全帽、拿上检测工具,潘雪兮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检工作,只见她在油罐区不停地穿梭游走。一边检查,潘雪兮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工作就是保障这条国家能源输送的‘大动脉’,而能够在中国能源通道的源头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
为了避免机器巨大的轰鸣声,潘雪兮在每次进入厂房前都会戴上耳塞,而管道间狭小的缝隙不得不让人弯着腰行走,同时还要向监控室汇报仪表数据。如果说巨大的轰鸣声可以被避免,那么攀登20米高的储油罐就是每个管网人的必修课。潘雪兮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每一个来这里工作的新人都要经历这个,恐高是我们最大的工作障碍。”在罐顶,潘雪兮和他的同事要检查导静电线的完好,观察油罐有无渗油、漏油的状况。
潘雪兮(左一)和同事在厂房巡检。李明非摄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这里的人和事
除了日常巡检,潘雪兮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这支被誉为“管网铁军”的国家管网人。而王军辉,就是潘雪兮的一个重点记录对象。
作为阿拉山口输油站管道岗的班长,王军辉的主要工作是管道巡护,就是对埋地石油管道进行巡查。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王军辉获得了人型“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称号。为了对王军辉进行更鲜活的报道,潘雪兮这天也参与了王军辉的巡线工作。
一瓶水、一块抹布、一套检测工具,就是潘雪兮和王军辉巡线的全部家当。在巡线路途中,潘雪兮一边向王军辉询问巡线的诀窍,一边用笔记录着。在潘雪兮看来今天的采访尤为珍贵,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巡线人的不易,还能学习到国家管网人巡线的经验。
潘雪兮(左一)和王军辉巡线。李明非摄不仅有王军辉,还有总控室,还有各个厂房,在每一个工作一线,都有潘雪兮的身影,她说:“这里的故事需要一个记录者,而我就成为了这个记录者,用我的镜头和文字记录这里的人和事,让大家看见,在阿拉山口还有这么一群人,舍小家为大家,一扎根就是一二十年,做着了不起的事儿。”
“很酷”的生活
来到新疆,潘雪兮才知道,太阳也可以在晚上十点落山。此时的阿拉山口变得温柔了许多,潘雪兮和她的同事们,来到一个被他们称为“CBD”(城市商业中心)的地方。潘雪兮告诉记者:“因为站内严谨的工作氛围,所以这里的生活才显得特别‘酷’,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儿,可以结伴来这里逛街约饭。”
潘雪兮所说的“CBD”,其实是阿拉山口市于2021年开始打造的“口岸强州”战略的一部分,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2.25亿元,旨在提升口岸通关能力,改善民众居住环境。其中包括对阿拉山口市商业步行街改造、阿拉山口市天山街街道景观改造,以及阿拉山口市边民互市建设。
近年来,阿拉山口市坚持把城市有机更新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共享发展成果的“责任工程”、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工程”,统筹好城市优化提质和改造提升的关系,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丰富城市业态,持续提升各族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最“酷”的事
工作之余,潘雪兮再次来到罐顶,远处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缓缓地转着,潘雪兮说:“看,那里就是国门,在罐顶吹吹风,看看国门,这就是我觉得‘最酷’的一件事。”
大风、高温、徒步数公里是潘雪兮和她同事们每日工作的常态。独特的地理位置,严酷的工作环境,不同寻常的工作性质,这些在潘雪兮看来都可以用“很酷”来形容。
从一个稚气未脱,生活条件优渥的读书女孩,蜕变成为一个日行数里,独当一面的“女强人”,这种变化在潘雪兮看来也“很酷”。“循规蹈矩”从来不是潘雪兮的风格,“追逐旷野”才是她的生活信条,即便是再艰苦的条件,潘雪兮依旧可以用微笑来面对。(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