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1:09:55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赵晔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如何促进“三医”协同发展?数据蓝海是关键“密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在接受 中新社 采访时表示,医保和卫生健康部门拥有海量质量高、字段多、更新快、覆盖广的医疗健康公共数据要素资源,应加强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受访者供图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
在梁廷波看来,挖掘好大数据这座“金山银山”,推进部门间的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强化分析利用,对提升“三医”协同治理能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精准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的互通,可以让卫生政策的调整、医保医疗的动态监测、慢病的发病趋势等实现提前掌握、研判。”梁廷波说。
梁廷波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例,列举了一串数字:去年该院的门急诊量是840余万人次,手术人次16万人次,每天B超检查部位上万个,核磁共振人次1000余例……如何让上述数据在医疗系统内部“跑起来”,给患者带来高效精准便捷的就诊体验感的同时,联动其他地区,让这一庞大的数据库为人民健康所用?
其坦言,目前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还存在不少“障碍”。例如针对目前医保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各自掌握的健康公共数据没有完全实现互通共享,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等单位没有联合起来综合集成各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支撑政策优化的精准度和可信度。
“尽管浙江有‘浙医互认’平台,能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防止过度检查。但是‘互认’范围还局限在浙江,省内一些基层医院也不互通。我认为应该在国家层面共享(检查检验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可以查到(患者)在兄弟医院的检查情况。”梁廷波说。
此外梁廷波提到,数据编码不统一也一定程度增加了医疗机构负担。其介绍,医保部门的“智慧医保”系统、医保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系统,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绩效评价系统,由两个部门分别独立构建,系统间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库不一致。“这导致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每月都要上传3套以上的编码数据,以完成医保付费、公立医院质量绩效评价和其他统计工作。”
对此梁廷波建议,应统一构建国家ICD编码库,同时建立数据监测和问题反馈机制,定期发布统计分析报告,定期更新编码库,推动编码库的持续优化完善。
数据是把“双刃剑”,如何安全利用亦值得思索。为实现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梁廷波建议,应围绕数据共享政策支撑、数据提供决策支撑、基于大数据开发智能应用等方面,由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数据共享进行研判分析,制定公共数据共享清单目录,出台数据共享支持政策。
“建议搭建起国家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把有关医保支付结算清算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就医人群流数据及时反馈给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同时适度向省、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开放权限,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查阅、调用、对比、分析数据资源,支撑‘三医’协同治理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梁廷波说。
梁廷波相信,通过数据协调系统梳理,健康数据未来能更快更好地“跑起来”,医疗的精准度和患者的获益也将大幅提升。他期待医疗数据资源可以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互通共享,发挥“1+1大于2”的作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