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民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22 04:12:40 来源: sp2024112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产业的兴起、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通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函数,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只有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要看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为了利用其技术优势控制产业链价值链,遏制别国发展,大搞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干扰全球产业分工,在高技术领域构筑“小院高墙”,极力阻碍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这也说明,只有抓住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的产业高地,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当前,我国在5G、量子力学等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庞大的工程师队伍、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等多方面优势。这为我们积极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努力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智能化的战略制高点。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也是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把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更好融会贯通起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为企业培养更多数字人才;发挥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作用,通过供应链等渠道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用好绿色发展政策工具,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另一方面在绿色转型发展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行业各企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政策措施、强化务实行动,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把握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推动我国产业绿色化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在绿色转型中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利用碳交易、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环境保护税等市场化和财税手段,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同时,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从政策、要素、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努力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产业融合化发展

  当前,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回顾过去几次科技革命,往往是技术进步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形成重大技术突破,带动这些行业或领域实现创新性发展,取得创新性突破的产业交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分工的不断深化。比如,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分别催生出纺织行业、汽车行业等,它们快速发展并成为拉动当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与以往不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属于通用性科技革命。随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也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极大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发展由分工深化逐步走向相互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融合化也将改变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随着产业融合化发展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长可能不再局限于某个产业或某个部门单方面的快速发展,而表现为各行业之间的协同与融合,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共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化发展进程加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上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上升,供需协同性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产业融合化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向网络化、扁平化、平台化转变,促进以平台企业为主导的新业态加快形成;催生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组织、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加深了产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提升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性,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面向未来,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构建并完善与产业融合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产业基础

  当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网络零售市场。但同时,我国产业发展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产业基础,推动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健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公共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别是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在一定空间上集聚集群发展,可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有效降低集群产业的生产成本、配套成本及物流交易成本,并产生技术、知识与信息的外溢和共享。因此,要坚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集群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紧紧抓住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充分尊重科研规律,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有利于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塑造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壁垒,推动重点产业有序转移,优化生产力国内布局。坚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高水平开放,努力在国际竞争中推动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4日 09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