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41:01 来源: sp20241201
短视频应用,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供新渠道
农技上“云端” 屏上忙“耕耘”(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关心农民增收。
农技推广服务是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我国短视频用户已超过10亿人。如何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更好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技短视频应运而生,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补充。
农技推广服务是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上发挥着独特作用。
屏上“耕耘”是如何帮助小农户链接现代农业技术的?这其中又产生了什么连锁反应?记者进行了采访。
实用便捷、时效性强,破解农技推广及时响应难题
“水稻即将抽穗,破口药什么时候打?”蹲在田埂旁,赵亚捧起稻苗自问自答。他比划着叶片长度:“最后一片叶子和倒数第二片叶子平齐的时候,就是打药的最佳时间。”“提醒广大农户,抽时间到田间看一下水稻的生育进程,及时防治稻曲病、稻瘟病。”
作为安徽凤台县关店乡农技站站长,赵亚会定期更新账号上的短视频。评论区里,农户纷纷点赞,有的还留言提问。
如何更好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基层农技站工作了27年的赵亚经常琢磨,“现在流行刷短视频,是不是可以把平时下地发现的情况也做成短视频?”
2018年,赵亚注册了短视频账号“赵站聊农业”,干起了线上线下“两栖”的农技推广服务。为了把信息分享给更多农户,赵亚给短视频打上标签,瞅准高峰时段,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同时发布,总播放量快速增长到几万。
近年来,很多像赵亚一样的农技工作者主动利用短视频平台,探索开拓农技推广新渠道。数据显示,2023年,快手平台农技作者规模达21.6万人,日均直播5万小时,覆盖26825个乡镇;抖音平台共发布2778.3万个农技视频,总播放量达1206.2亿次。
短视频成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数字“新农具”。“农时一到,赵亚的短视频就来了,自动推送到平台首页。”农闲时刷刷农技短视频,让安徽颍上县种粮大户左中军受益匪浅。今年2月,正值小麦返青期,他根据赵亚视频中的提示,调来挖机清理三沟,有效减少了后期渍害的发生,夏收时小麦单产比周边农户多52公斤。不少农户还找到赵亚办公室:“我是看了短视频来的,找你看看我家的稻子生了什么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专题报告显示,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的农技推广内容,已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补充。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迫切需要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支撑水平。”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科技推广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抖音平台,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官方账号“中国农技推广”持续发挥“三农”政策发布、农技资讯传递等功能,累计发布5000多条短视频,获得超397万点赞。
“农业技术需求点上偶发、面上多发,短视频、直播有利于破解农技推广的及时响应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陈秧分说,短视频直观、简明,互动性强,农民可以随时查询、反复观看学习,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平台智能推荐机制还能有效提升农技供需配置效率。
内容生态加速构建,更多专业人才和优质资源接入平台
今年1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快手举办了首届“农技之星”短视频大赛。凭借丰富的果树知识技能和较高人气,山东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系副教授徐明举获得大赛冠军。
与其他类型的短视频相比,农技短视频偏专业、小众,其“流量密码”正是优质实用、接地气的内容。
打开徐明举的新媒体账号“果树达人徐明举”,从种植管理到服务营销,不同的内容被精细分类、收录成辑,每个短视频还标注了关键词,方便果农按需查找。
徐明举发现,提高农技内容的吸引力,要转换话语体系。今年7月,他路过一家桃园,发现桃子每斤地头价只有1毛钱。如何说明“农产品市场低迷时,品质提升至关重要”这个道理?架起设备、就地取材,徐明举跟农民拉起家常,“丰年得使劲疏果,为啥?你的桃子个头比别人大,才能卖上好价钱……”
分析用户需求同样重要。10多年前,徐明举就开始通过网络视频授课。听课的“学生”有些是从零散种植逐年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有些是从卖农资、农产品转入种植业的。“果农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尽相同,做农技短视频要因材施教,才能让技术更快、更准落地。”徐明举说。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农技短视频的内容生态正在加速构建。短视频平台上,从种养到包装、营销,从大田生产到智慧农业、家庭园艺,农技工作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乃至农业媒体纷纷化身网红主播,分享各类农业知识和技能。2022年起,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抖音共同推出“新农人计划·来抖音学农技”活动,至今已有1840名农技员和10位农业领域科学家入驻,累计发布4万多条农技科普视频,涵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领域。
早在2020年,山东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系就跨学科开设了新的专业方向——现代农业技术(新媒体营销方向),各涉农专业均开设了短视频策划制作课程。“这是未来新农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徐明举说。
“高质量的农技推广内容,有助于引导更多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农技知识,提高他们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来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本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引入更多优质专业农技内容资源,加强农业短视频应用培训,合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三农”人才队伍。
直播流量反哺乡村,延长农业价值链、丰富应用场景
“你真的了解磷肥吗?”“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怎么搞?”……依托短视频平台,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拥有10年农技授课经验的肖正康成了网友们信赖的“阿康老师”。
优质农技内容能带来流量,促进收益变现。肖正康的线上商品橱窗里有不少农资产品和专业书,短视频带动销量增长。“农民既需要实用技术,也需要靠谱的产品。”肖正康说,这几年团队持续优化农技课程和服务,针对用户在智能节水灌溉方面的需要,还开设了定制咨询服务。
“‘以技带物’的方式,有助于实现线上农技推广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表示,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部分农技创作者以农资、农业产品带货为媒介,建立起从农技内容到农资产品的全链条收益机制,使优质农技推广内容得以变现,激发和提高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此外,一些泛农技类内容在无形中吸引着新农人返乡进行农业生产、重塑乡村业态。
两年前一条出圈的“挖地”短视频,让00后大学生丁习功和他所就读的云南农业大学火遍了全网。对丁习功而言,这意味着更多人开始关注农业,走近他的家乡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更让他高兴的是,越来越多人愿意去了解和报考农业类大学、农学类专业。
丁习功还与同学一起直播带货,帮助乡亲们销售软籽石榴等农产品。他发现,农产品销路不畅的原因很多,比如同质化程度高、缺乏知名度、种植管理技术不到位等。“部分网红主播打着助农旗号,选择中低品质货源,实际上消耗的是消费者的信任,不利于优质农产品的销售。”丁习功说,希望自己将来能发挥专业知识技能优势,更好服务农业全产业链条。
短视频平台激活了农技推广新赛道,“农技+”正借由互联网多点开花。“短视频已成为农民了解政策、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但也要看到,在海量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提高内容质量和受众的信息甄别能力,仍是一项重要课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叶敬忠说,创新农技类内容传播形式的同时,也要强化短视频平台监管力度,提高涉农政策解读等内容的准入门槛。他建议,要鼓励农民转变短视频使用习惯,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获取,放大短视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效果。(人民日报 郁静娴 卢天好)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