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1:21:50 来源: sp20241125
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
江苏常熟一家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改造投入达10多亿元。海南一家热电厂启用年捕集2000吨燃气烟气二氧化碳装置,二氧化碳捕集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企业自愿实现低碳转型的动力何在?
企业降碳后可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卖出碳排放配额,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现实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可被理解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进行买卖。自2021年7月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通过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能够倒逼企业增强“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当前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法治是护航碳市场行稳致远的基本力量。前不久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6个方面构建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提升立法层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构建日益完备的制度体系,将为打造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全面准确真实的碳排放数据不仅是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的基础,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成效的关键要素。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了多家机构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问题,彰显了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各相关方在碳排放数据管理中的职能分工。对数据造假行为严管、严查、严罚并形成有效震慑,有助于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夯实构建高水平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的根基。
应当看到,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碳排放权交易等新事物,既不能放松监管也要审慎包容,在构建基本制度框架引导其不偏离发展正轨的同时,相关制度设计需保持必要弹性,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做好统筹协调、下足绣花功夫、凝聚治理合力,才能更好发挥碳市场协同减污降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积极作用。
首单交易达25万吨!前不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日趋完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推动各方护绿、降碳、减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逐绿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7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