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2:59:54 来源: sp20241226
研修班学员参观学习光伏治沙模式,走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小壕兔光伏项目。 马 腾摄
日前,来自尼日利亚、纳米比亚、莫桑比克、非洲联盟等9个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名官员来华参加专题研修,并赴陕西省榆林市参观。各方围绕防沙治沙、《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专题研修活动由商务部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
“把政府的长期规划与公众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
挥锹铲土、栽植新绿、浇水灌溉……在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的义务植树基地,研修班学员与当地民众一起植树。新植树苗错落有致、迎风挺立。
“难以想象这里曾是黄沙漫天、寸草难生的地方,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仅用了短短几十年。”看着眼前成片的树林,埃塞俄比亚季马大学高级技术顾问德瑞杰·塔非斯说,“中国防沙治沙卓有成效,有力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态福祉,也为全球生态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其中一半面积在榆林市境内。从1950年筹建陕北防沙造林林场,到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如今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积约有236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6%。
登上榆阳区小纪汗林场瞭望塔,万亩樟子松林区一望无际,阵风拂过,犹如涌动的绿色海洋。“太震撼了!”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东非区域办公室项目管理官员葛莱提恩·卡萨巴说,“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学习。”
走进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一间专门用于生物肥料生产的车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负责人介绍,在多年治沙过程中发现,微生物科技可以提高治沙成效,“植物的枯枝落叶经由微生物分解,化为养分和有机碳后,土壤才能变得肥沃,植物才会长好”。
莱索托草原资源管理局官员史蒂芬听得十分认真。他表示,中国专家在治沙过程中,善于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如根据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创新网格固沙、飞播治沙等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加强治理效果,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能推广的荒漠化治理技术。史蒂芬表示:“把政府的长期规划与公众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这样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
近年来,中国积极助力非洲荒漠化环境治理: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双方合作建成流沙快速固定、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区;在尼日利亚卡诺州,双方建成“经济林保育”试验示范区;针对埃塞俄比亚低海拔区灌丛化草地生态修复与重建问题,双方携手构建“清灌育草、封育轮牧、牧养结合”的灌丛化草地生态修复与生计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不仅让黄沙变绿洲,也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看到榆林一些地区在沙地治理的同时发展红枣、核桃、山地苹果等特色产品,埃及环境部项目官员穆罕默德·阿布巴克尔表示,在埃及的明亚、西奈等地区,埃中两国合作让一片片荒漠变成适合耕种的良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不少中国企业和专家来到非洲,针对不同国家的荒漠化问题提出相应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助力非洲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向前推进。”
尼日利亚交通部轨道运输服务司工程师苏鲁·查理斯对中国光伏治沙模式大为赞赏。在专题研修期间,他与中方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并不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变得更好。非洲许多国家拥有充沛的光照资源,期待非中双方在光伏治沙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中国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非盟委员会项目协调官员埃尔维斯·保罗曾多次陪同非洲专家和工作人员到中国走访,学习治沙方法以及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经验。他说:“当前,我们正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开展合作,聚焦大数据治沙、菌草种植治沙等。我们对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充满期待。”
“积极借鉴中国治沙经验,将让更多非洲地区民众受益”
“中国的治沙成就,是中国在经济、科技、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瞩目成就的一个缩影。”塔非斯是第一次来中国,参加研修活动并走访相关地区后,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中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应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将中国经验带回非洲,相信非洲各国团结一致,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政府和人民拥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坚守与付出令人感动。”塞拉利昂弗里敦商业论坛主席詹姆斯·穆罕默德·马拉说,“推动非中生态治理经验交流,积极借鉴中国治沙经验,将让更多非洲地区民众受益。”
“在华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北京居庸关长城、陕西陕北民歌博物馆和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让我了解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更是令人感动。”厄立特里亚环境保护专家米卡·阿斯梅罗姆表示,非洲和中国友好交往与合作历史源远流长,“我们要继续弘扬传统友谊,在经济合作和友好交流中,开创非中合作的新前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6日 03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