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0:16:44 来源: sp20241215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阶段——
“小而美”项目带来更多幸福感(国际论道)
维护桥梁,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深挖水井,满足村民饮水需求;安装路灯,照亮行人夜归之路……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阶段,一批“小而美”项目正成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这些项目涵盖公共卫生、绿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健康等领域,接地气、惠民生、聚人心,切实改善了当地民众生活条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聚焦民生需求
外媒关注到,一批小规模、聚焦民生和社区需求的“小而美”项目正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生根发芽,帮助当地民众解决燃眉之急。
一间疫病监测点,为当地防疫带来好消息。据全非新闻网报道,今年11月,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奔巴岛的居民参加了中国首个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监测点揭牌仪式。这一监测点有效帮助当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得到当地居民和政府欢迎。通过监测、诊断和发布数据报告,监测点为该地居民提供疫病防控服务,帮助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也增进人们对血吸虫病相关流行病学的了解。
一批备用发电机,“点亮”偏远地区的医疗设施。据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报道,南非农村卫生所近期收到了中国援助的备用发电机。南非总统府电力部长科西恩乔·拉莫科帕说,有了这批备用发电机,即使在该国电力公司减载的情况下,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也不会很快受到停电影响。报道称,中国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向南非提供了552台替代能源设备,包括发电机、供电车辆和离网光伏储能供电系统等,帮助缓解电力减载对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影响。在今年8月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南非方面还与多家中国实体联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由中方提供发展援助,助力南非缓解能源危机。
一家饮用水处理厂,让当地民众喝上放心水。据拉美社报道,萨尔瓦多国家水务局近日宣布,中国援建的水处理厂将在伊洛潘戈湖开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美元,工期3年,由中国河北建工集团和一家市政工程机构负责设计、建造和监督。该项目将惠及圣萨尔瓦多南部7个城区,建成后将改善超过25万人的饮用水供应。报道称,同期,中国还在推进多个援建萨尔瓦多的项目,其中包括建设一座可容纳5万多名观众的现代化国家体育场,该体育场也于近期启动施工。
“小规模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世界自然基金会特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主席马可·兰博蒂尼日前表示,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打造中小型基础设施,可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这是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向。
增进民生福祉
“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逐渐落地,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带来良好社会效益。
据法新社报道,不久前,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的市中心,纳伊布·布克尔总统为一座高大宽敞的图书馆揭幕。这座由中国出资建造的7层建筑,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藏书能力超过36万册,兼具青少年学习娱乐、艺术展览、文艺演出、学术会议等功能,设有机器人区域和交互式数字设施,并将24小时全天候向公众开放。布克尔表示,中方援建的这座图书馆是“拉美最现代化的图书馆”,为儿童和青年的教育发展创造了优质环境。
安塔拉通讯社等多家印尼媒体近期对一家管桩厂进行了追踪报道。今年9月,一家由中国印尼浙江岩土公司投资兴建的大型管桩厂投产。管桩厂位于印尼中爪哇省三宝垄德马克县,年产能达150万米管桩。管桩厂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当地供应商,本土化率达到70%。同时,管桩厂为中爪哇省职业学校或大专院校的240名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据埃菲社报道,尼加拉瓜政府近期向当地公交公司交付了从中国购买的250辆公共汽车。至此,该国购买中国公共汽车总数已达500辆。尼加拉瓜总统投资、贸易和国际合作顾问劳雷亚诺·奥尔特加·穆里略表示,这批公共汽车有望改善加强尼加拉瓜首都的公共交通情况。尼加拉瓜政府一共将从中国购买1500辆公共汽车,推动公共运输车队的现代化。
“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规模更小、更有针对性的项目不断涌现,涉及多个领域。”《华尔街日报》近期报道称,越来越多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技术驿站”遍布非洲和亚洲,教授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技术课程,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了解先进工艺的技术能手。
创造合作新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合作领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小而美”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据拉美社报道,日前,中古电子商务平台Dofimall在古巴哈瓦那亮相。作为中国—拉美产业园(中拉产业园)项目的一部分,这一电商平台允许建立企业间联系,展示包括工农业设备和机械,还有汽车、五金、家具、纺织品和皮革等中国制造的产品,也为古巴商品提供展示平台。该项目立足电子商务技术、物流和金融服务等,不仅将为古巴带来经济效益,还带来中古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使两国民众共享福祉。
今年9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实施“非洲光带”项目,计划发挥中国光伏产业优势,通过合作建设“光伏+”项目等方式,帮助数万户非洲地区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美国环保协会负责全球气候合作的副总裁曼迪·拉姆哈萝丝表示,相比难度大、耗时长、落地难的大规模投资建设项目,这类小规模项目可有针对性地解决非洲国家偏远地区的需求,在获得资金支持和当地社区准许的情况下,有望快速落地、推进和实施。
《今日巴基斯坦报》网站报道称,中国的“澜湄甘泉行动计划”为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民众提供了安全饮用水,凸显中国的生态贡献。中国在钻井方面的投资也成为非洲缺水地区的重要生命线,对当地许多人来说,获得清洁安全的饮用水仍是一项持久挑战。2012年至2021年,中国出资在津巴布韦援建了1000口水井,惠及当地40多万人。共建“一带一路”倡导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彰显了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全球合作的前瞻性承诺。
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网站近期发文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走廊建设,同时,“小而美”项目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将成为重点。今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启动了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表明技术和人工智能是今后的关键议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出现新动向,将为参与者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