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乡村振兴“文化牌”(话说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5-01-04 16:50:25 来源: sp20250104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

  

  前不久,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落下帷幕。比赛期间,近百家非遗文创展位、主题茶饮、具有苗族特色的农产品亮相。体验民族文化,品尝特色美食,不少人慕名而来深度感受农文旅融合发展下的乡村新貌。这一文化活动,坚持农民主体,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和旅游深度融合,激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走进广袤乡村,各地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不断增加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村歌”大赛、广场舞等活动广泛开展,展示农民精神新风貌;非遗工坊里,手艺人、设计师等带动农民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特色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乡亲们富了口袋富脑袋……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不断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

  因此,我们要打好乡村“文化牌”,用好当地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聚合各方力量,激发振兴活力,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打好“文化牌”,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中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留下了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是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宝贵财富,要开发利用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农耕文化中的茶文化、饮食文化等,可以促进产业兴旺、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农业文化遗产包含丰富的社会规范、生活伦理、节庆礼仪等内容,所传承的勤俭持家、守望相助等美德,对促进乡村善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借鉴意义。加强保护传承,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留住乡情乡愁。要创新支持和激励方式,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永续发展的优质资产,展现新时代农耕文化的魅力风采。

  打好“文化牌”,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是当务之急。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增加投入,完善设施,让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硬件”过硬。场地设施建好了,还要经常组织开展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干,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要引导广大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参与度;要尊重农民意愿,广泛依靠农民,吸引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培育群众文艺团队扎根乡村“种文化”,让乡村文化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显身手。

  加强对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汇聚起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力量,乡亲们的日子定将越过越有滋味。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7日 18 版)

(责编:卫嘉、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