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改革开放丨胡坚:浙江为何能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

发布时间:2024-11-05 16:48:35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社 杭州12月15日电 题:浙江为何能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

  ——专访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胡坚

  作者 赵晔娇 张煜欢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推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20世纪90年代推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从“八八战略”擘画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声动中国;从占中国土地面积1.1%的“资源小省”,到GDP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梯队,以开放大省姿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45年间,浙江成为中国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民众最富裕、社会秩序最优的省份之一,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改革答卷。

  为什么浙江能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浙江的改革经验有何启示?下一步浙江将如何深化改革? 中新社 “东西问”日前就此专访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胡坚。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您如何总结改革开放45年间浙江发生的变化以及取得的成就?

  胡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发展以及党的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历届中共浙江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2022年5月6日,航拍浙江杭州奥体中心的主体育场(右)和体育游泳馆(左)。王刚 摄

  第一,浙江把党政机关优势打造为最大的发展优势。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就开始推行机构改革、简政放权。45年来,浙江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

  第二,浙江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经济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活力”。就在今年8月10日,浙江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00万户,这相当于平均每七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但在改革开放之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曾是浙江的真实写照。此时浙江适时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想,沿着这一理念,浙江从“低小散”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打开了全产业格局。

  另一个关键词是“开放”。改革开放45年来,浙江的经济外向度一直很高。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浙江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出口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达18.5%,居中国首位。

2023年8月27日,浙江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姚峰 摄

  第三,浙江坚持以文化人。人们来到浙江,总是对浙江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赞叹不已。多年来,浙江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创造性地建设起农村文化礼堂,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十年间,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已实现500人以上建制村全覆盖。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为浙江文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浙江的影视动漫、网络文学等均走在中国前列,像《万里归途》《狂飙》等,掀起了影视作品的“浙江现象”。

  第四,浙江坚持综合治理,构筑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网络。浙江是一个外来人口流入大省,这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45年来,浙江不断加强“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20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实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方式,有效解决基层各类矛盾。如今,“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浙江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激活基层治理“最小细胞”,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2022年,浙江民众安全感为99.28%,连续多年居中国前列。

  第五,浙江坚持“两山”理念,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道路。浙江在绿色发展上是中国最早“觉醒”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45年来,浙江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2023年8月28日,雨后航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景区梅峰岛、界首群岛。余剑锋 摄

  “八八战略”中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4年,浙江还推动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八大水系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的环境污染整治行动。2019年,浙江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中国首个生态省。今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就在浙江湖州举行。民众也真切地感受到,浙江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了。

  可以说,45年来浙江顺应发展规律,谋划发展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实现了高质量全方位协调发展。

   中新社 记者: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为什么浙江能在其中勇立潮头?

  胡坚:浙江在占中国1.1%的土地上,创造了占全国6.4%的经济总量,我认为这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回顾历史,从宋代至今,提倡“崇学尚礼、义利并举、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南孔文化,主张“义利并举”的永嘉学派,推崇“工商皆本”的金华学派等,对浙江人的解放思想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以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南宋时期为例。南宋是理学思想的成熟期。从门阀制度下解放出来的读书人,凭借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繁荣,依靠印刷技术带来的丰富藏书,纵贯古今、横论百家。

  永嘉学派正是南宋的重要思想之一。溯源于北宋王开祖、丁昌期等人,至南宋形成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重视经史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南宋的途径。

  历史表明,只有在思想上有所突破,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宋朝对过往的超越在于,宋代对城市商业贸易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发展出了住宅与店肆混合的“市坊合一”商业格局,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繁荣,南宋涌现了大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逐渐形成了新的市民阶级。南宋临安的瓦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勾栏(歌舞场所)、酒肆和茶楼等盛极一时。

浙江绍兴,游客在修建于南宋时期的八字桥上拍照。项菁 摄

  从历史上各学派带来的思想解放,再到改革开放后浙江人展现出的“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这些都证明,只要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创造性充分调动、生产力充分凝聚,就可以创造更多“奇迹”。

  2000年,中共浙江省委把浙江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2005年,中共浙江省委明确提出与时俱进地倡导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浙江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极大地拓展了先进文化的内涵,孕育了一大批勇立潮头的改革先锋,推动浙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再到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激励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建设成为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

   中新社 记者: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充满不确定性。浙江是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前沿省份,未来应从哪些着力点入手,继续深化改革和开放?

  胡坚: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沿海地区的先行者,在发展中总是首先遇到问题。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的许多都是难啃的骨头,更需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深化改革开放。

  当前,浙江正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全面开放提升,提出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高质效改革先行省、高能级开放之省,全面增强浙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新动能。

  第一,浙江要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动荡复杂,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重要的是把握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想方设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创新是灵魂,是浙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以超常规力度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联动“新机制”。

浙江省科技馆中的球型“宇宙探索馆”。引炜 摄

  第三,继续推进开放提升,加快形成新的开放格局。要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具体抓手(地瓜经济是指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鼓励企业走出去,在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同时,把根留在浙江,让块茎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即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推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内外贸综合实力、重要开放平台、企业主体提能升级,加快建成贸易强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和民营经济总部高地。

  此外,要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要开创社会发展新格局,最重要的是实现民生优享;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在全社会强化法规引领保障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5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这仅仅是一瞬间,是万里长征完成了第一步。人们相信,未来中国模式一定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精彩。(完)

  专家简介:

  胡坚,曾任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委党校兼职教授等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