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9:53:40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社 乌鲁木齐8月21日电 题:从手工铜灯到北斗卫星 巴基斯坦媒体人在新疆感受丝路之“变”
作者 陈欣怡
“很惊喜,也很温暖,能在这里看到来自家乡的手工艺品。”坐落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内,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高级记者阿巴博·阿里·阿斯伽尔在一家巴基斯坦商品铺内驻足,细细端详着眼前的巴基斯坦手工铜灯、铜雕花瓶、玉石挂件等工艺品。
20日,“巴基斯坦媒体及智库人士中国行”活动来到新疆乌鲁木齐,阿斯伽尔和8位巴基斯坦同伴一起,走进“世界之窗”新疆国际大巴扎。这场跨越近1700公里的“重逢”让阿斯伽尔激动不已。他说,眼前这家不大的店铺就像一座桥梁,融合传统、文化和艺术,也连接起巴基斯坦与中国坚固的友谊。
8月20日,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高级记者阿巴博·阿里·阿斯伽尔在新疆国际大巴扎的一家巴基斯坦商铺内,与巴基斯坦商人阿合塔尔·侯赛因交谈。 陈欣怡 摄巴基斯坦商品铺店长、巴基斯坦商人阿合塔尔·侯赛因定居新疆已有30多年,到大巴扎附近做生意快20年时间。他娶了当地太太,能熟练运用汉语与顾客沟通。天气好时,走到大巴扎的步行街边观赏“达瓦孜”表演已成为侯赛因的习惯。
据载,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就通过古丝绸之路与巴基斯坦建立商贸往来。现在,巴基斯坦的商品运往中国更加便捷。侯赛因还与妻子尝试起直播“带货”:“感兴趣的人很多,买家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汇集超3000家店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巴基斯坦《每日团结报》副主编兼首席数字编辑玛瑞杰·法鲁克在此选购一款新疆风情的冰箱贴,并打算挑选几条手工编织围巾送给家人。“这里商品的质量比巴基斯坦本土售卖的更好,希望通过与中国不断深入的商贸合作,巴基斯坦也可以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他说。
8月20日,巴基斯坦媒体及智库人士参观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走廊。 陈欣怡 摄吸引巴基斯坦媒体及智库人士目光的,不只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还有科技赋能的“硬家伙”。
当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走廊的新疆软件园内,一台北斗卫星定位仪引起巴基斯坦媒体人的兴趣。这款基于窄带互联网通信研发的新一代畜牧用智能产品,可佩戴于牲畜身上,自动采集其位置、生命体征、环境等信息,帮助牧民实现远程放牧监管。
“所有零部件都是中国自产的吗?”“普通牧民也能负担得起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巴基斯坦《国民报》新闻报道记者塔希尔·阿里竖起大拇指。
在新疆软件园,巴基斯坦媒体人还亲身体验手持卫星通讯系统、科大讯飞翻译机、天宇北斗定位卡等产品。“来新疆之前,我觉得这种高科技产业园区只会出现在深圳、上海,没想到新疆也有。”玛瑞杰·法鲁克表示。
8月20日,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走廊的新疆软件园内,巴基斯坦媒体及智库人士聚集在北斗卫星模型前。 陈欣怡 摄自2013年起,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中国与巴基斯坦联手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如今10年时间过去,中巴经济走廊将迎来“升级版”,更注重工业和科技方面的合作。“从我的角度看,今后会有更多巴基斯坦公司入驻新疆软件园。”巴基斯坦国际关系与媒体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亚瑟尔·哈比布·汗说。
“我们生产的部分高科技产品和设备已销往中亚、南亚地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化发展局高级工程师徐翔介绍,“未来,希望能进一步发挥新疆多语种、多模态的软件信息服务优势,在传统贸易通道基础上再开辟出一条新的‘信息通道’”。(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