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9:28:32 来源: sp20241227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翻阅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华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蜀地三星堆到汉唐长安,从秦砖汉瓦到唐诗宋词,从甲骨竹简到敦煌壁画,从乡土民谚到传统音乐……这些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瑰宝,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蕴藏着民族精神基因,在历史云烟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时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厚重、内容丰盈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是中华文明闪耀于世界东方的生动剪影,是立体展现盛世中华万千气象的真实写照,更折射出广大华夏儿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赓续绵延中华文脉的坚实足迹。
树高千尺总有根,江河万里总有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我国历来非常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到馆藏珍品搭成“数字快车”,实现“活起来”“潮起来”的完美蜕变;从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科研和技术研发,到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将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内……在中华大地上,一个个文化遗产走进百姓心田、进入国际视野,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与此同时,因传承保护、守正创新,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遗产为世界文明增色添彩,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绚丽绽放。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奋进新征程,人们欣喜于看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文物文创产品”“互联网+文物素材创新”“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正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传承中华灿烂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丰硕、世界文物保护遗产再攀新高……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作用下,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热”起来、中华文化“火”起来的蝶变效应升腾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万千气象,凝聚起14亿多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密切,这使得各国人民更加重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保护文化遗产。为此,中国每年以举办文化遗产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为契机,全方位、多层面弘扬多元文化的精神内核,吸引世界各国人民以开放的心态尊重、欣赏和接纳中华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共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搭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联合考古、保护修复等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桥梁,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文化遗产力量。
“承百代之流,而汇乎当今之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全局性的民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人一举之力,需要的是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放眼当下,让我们乘中华盛世启航,赓续中华历史文脉、讲好文化传承故事,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定能让典籍里的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也必将奏响中国人民“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的时代强音。(四川新闻网)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