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6:51:58 来源: sp20241226
司法保护有温度 犯罪预防有合力
北京法院完善未成年人全方位保护体系
今年暑假期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与相关部门共同成立全区首个街道亲情探望基地;北京多所小学的同学们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师生们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云端”相聚,沉浸式体验普法教育,共话京疆友谊;延庆区人民法院依托平安校园先议办公室,与区教委共商新学期如何以机制化措施促进法治校园建设,并通过数据共享赋能青少年权益保护……
北京法院系统步履不停,只为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全方位保护体系,让司法保护有温度、犯罪预防有合力。
近年来,北京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将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案件办理中,在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的同时,坚持“专业化+社会化”职能延伸和“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创造性开展社会调查观护工作,针对审判中发现的短板向相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健全完善“社会一条龙”工作机制,以司法之力主动融入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对犯罪零容忍防范欺凌暴力
“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行为,北京法院坚持零容忍态度,近五年来对20余名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被告人判处了无期徒刑及以上刑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说,《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于2022年底施行后,北京法院即适用新规作出全国首例判决,目前已累计对60余名实施虐待被监护、看护人和强奸、猥亵等犯罪行为的被告人宣告从业禁止,对其中23人宣告终身从业禁止。
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北京法院则坚持“宽容但不纵容”的原则,将审判既作为罪错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为帮助失足未成年人复归社会,石景山区人民法院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起北京首家综合性涉诉未成年人帮教基地,通过组织失足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帮助有需求的人重返校园或就业等开展全方位帮教,已帮助50余名罪错青少年复学、工作。
惩处帮教的同时,北京法院加强府院校联动,持续健全学生欺凌暴力预防和处置机制,协助学校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如今,海淀法院已建立起预防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X”计划,在审理相关案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观护帮教等特色工作,促使家长、学校等主体各司其职,形成治理合力。
读懂孩子心里话让爱相伴
在近五年北京法院审理的2.2万余件涉及孩子的民事案件中,要求变更抚养关系的占到全部案由的第二位。情感对错、财产分配往往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孩子内心的需要和渴望被简化成“跟爸爸还是妈妈”的选择题。
2023年,西城区法院启动改革,主动将涉未成年人离婚案件纳入少年审判审理范围,由未审庭法官进行审理并实行首案负责制,推动未成年人合法利益在离婚纠纷中得到优先、持续考虑。
实践中,北京高院创设的社会调查与社会观护机制,在抚养探望类案件中引入专业司法社工力量担任社会观护员,协助法院全面了解案情,参与案件调解,并回访考察生效裁判文书履行,通过全流程持续跟踪保护,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在有限的审理期限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绝非法官一己之力、一时之功能够查明读懂。”在北京高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李洛云看来,专业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融通发力护航成长之路
今年暑假期间,北京市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数字法官“小未”正式亮相,为来自全市的200名中小学生送上网络法治素养课程。
线下,北京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寇昉带头担任法治副校长,目前全市法院已有539名干警受聘担任547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近四年,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数育活动6300余场,受众超1900万人,中小学生参与模拟法庭1.3万余人,一大批法院原创的法治课读物走进校园,原创话剧、微动漫、直播课等学生们喜爱的法治课形式不断涌现。北京高院近年来积极打造“京法护‘未’来”宣传品牌,通过“组建一支青少年法治宣传队伍、搭建一个法治宣传平台、开发一批法治教育课程、培育一批法治宣传子品牌”,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与此同时,北京法院对于审判中发现的治理薄弱环节,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发出近百份司法建议,助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网织得更严更密。在涉未成年人行政案件审判中,北京法院将纠纷实质性化解工作贯穿审理全过程,对于不能通过调解或协调解决的,以未成年人的实质化诉求为焦点,同步化解相关民事、刑事纠纷,避免“程序空转”。
“北京法院秉持把未成年人审判有效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和法治社会建设大局的工作理念,推动建设更高水平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任雪峰说,北京法院将积极践行未成年人审判的特殊职责使命,推动形成更多植根审判实际、适应未成年人特点、具有首都特色的未成年人审判新路径,持续推进新时代少年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