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盐碱滩为米粮川(纵横)

发布时间:2025-01-04 20:27:47 来源: sp20250104

  盐碱滩能用于干什么?如果搁在过去,老一辈人会告诉你“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盐碱地曾是贫瘠的代名词。如今在内蒙古,这样的刻板印象正被打破。种碱地甘草、栽耐盐碱稻、培育食用菌、养鱼虾海鲜……从“以地适种”到“以种适地”,不少地方转换旧思路、培育新产业,让昔日荒芜的盐碱地变成希望的田野。

  盐碱地含盐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板结严重、通气性不良,不利于作物出苗和正常生长。内蒙古现有盐碱化耕地1585.3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1.4%。若不能高效利用,将严重制约农牧民增产增收及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因地制宜开展好盐碱地综合利用,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换个角度看,盐碱地也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近年来,内蒙古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力攻克盐碱地综合利用难题。从开展土壤盐碱化治理示范,到推进专项普查摸清家底;从将盐碱地综合利用纳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一体推进,到成为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省区……越来越多的盐碱滩正变身为米粮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实现双丰收。

  治理盐碱地,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地适种”,即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另一种是“以种适地”,即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近些年,不少地方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找到了更多治理良方。比如,巴彦淖尔市采用“暗管排盐”“上膜下秸”等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其中,五原县5万亩试验示范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区。

  让更多土地破“碱”重生,还要向特色农业要效益。兴安盟积极开展盐碱地水稻栽培试验,走出盐碱地生态治理新“稻”路;赤峰市官地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小花菇“唤醒”大片撂荒盐碱地;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探索种养结合的微生态循环农业,盐碱地变身“良草仓”……这些成功实践,让我们看到了盐碱地变丰收田的更多可能。立足实际拓思路、转观念,研良技、育良种、用良方,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盐碱地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新的希望,每天都在土地里生发。抓住“育种”和“治地”两个关键,将“以地适种”同“以种适地”相结合,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就一定能更好解锁盐碱地的丰收密码,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摘编自《内蒙古日报》,原题为《因地制宜让更多盐碱滩变身米粮川》)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