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加码智能化

发布时间:2024-12-30 08:50:41 来源: sp20241230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丰田汽车体验店展出的电动车型。   本报记者 徐佩玉摄

  工人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一汽—大众青岛基地总装车间里组装汽车。   梁孝鹏摄(人民视觉)

  梅赛德斯—奔驰CLA级概念车此前在2024北京车展上亮相。   新华社记者 才 扬摄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爱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智能化功能是其受到偏爱的重要原因。面对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挑战,合资品牌车企也开始加码智能化。今年以来,多个合资品牌车企推出更智能的电动车型,一些以燃油车为主打产品的合资车企也尝试给传统车型装上更聪明的“大脑”,吸引消费者。

  

  积极拥抱智能化

  不少消费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合资车企推出丰富而智能的电动车——

  7月23日,广汽埃安宣布第二代AION V全球上市。硬件上,该车型搭载5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和新一代固态可变焦激光雷达,只需要连续拨动2次怀挡挡杆,即可进入智能驾驶模式,全程仅需轻扶方向盘,车辆就可自行驾驶。

  今年4月,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基于小鹏汽车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联合开发并将其集成到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云管理平台上。

  宝马在电动化方面转型的努力反映在研发支出上。据宝马方面介绍,上半年研发投入主要用于该集团的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自动化驾驶功能的开发,还包括基于纯电平台NEUE KLASSE的新车型。

  同时,合资车企的燃油车也在变“聪明”——

  在奔驰全新长轴距E级车上,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在语音交互、系统操作等方面带来全新智能化体验。智驾方面,L2+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截至今年7月,超六成用户使用L2智驾及L2+导航辅助驾驶,单车单日最长智驾里程超1968公里。

  一汽—大众推出的全新一代迈腾采用全新电气架构,带宽、通信速度、数据传输大幅提升;搭载的全新智能驾驶辅助,是一汽—大众与大疆车载针对中国路况联合开发的一个适用于城市或高速普通场景及拥堵场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最高130公里/小时的L2+辅助驾驶功能。

  全新5系的“大彩电”——后排车顶配备8K超高清晰度、31英寸巨幕,是宝马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顺应中国市场变化的体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合资车企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技术先进性和高质量产业链的代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也提供了助力。但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合资品牌原有的产业优势正在弱化,产能压力持续增大。

  从电动车到燃油车,从智驾系统到“大彩电”,合资车企的智电转型正在提速。

  发挥优势,稳住销量支柱

  20万元级车型长期以来是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支柱。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部部长朱一方介绍,近些年销量较大的有大众帕萨特、迈腾,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日产天籁等传统主力车型。

  “不过,这一市场区间正变得越来越拥挤。”朱一方说,目前众多中国自主品牌车型已进入这一细分市场,包括比亚迪海豹DM-i、极氪001、小米SU7、蔚来ET5等轿车以及比亚迪唐、问界M5、理想L6、小鹏G6等SUV车型,覆盖增程、插混、纯电动等不同动力系统。“这意味着,如果合资车企不尽快作出改变,20万元级市场未来也很难继续是合资车企的销量支柱。”他认为,拥抱智能化就是合资车企选择的转型之路。

  为何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发力较晚?朱一方分析,由于动力驱动方式不同且智能系统耗电量较大,相较于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有天然的劣势;而此前燃油车在续驶里程、可靠性、保值率等方面优势明显,所以在智能化商业模式尚未清晰的情况下,企业在燃油车智能化上并未选择进行高额投入。

  “目前来看,燃油车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方面有进步空间,一些合资企业也正将‘同质同智’作为新的产品卖点。”朱一方表示,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汽车产业加速融合,从功能设计理念、产品设计到商业模式,汽车产业发生了明显变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提升燃油车的市场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合资车企依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乘联会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各车企销量数据显示,合资车企依靠长期的品牌力,依然吸引大量消费者。这些合资车企的车型结构更全面、均衡,不仅同时面向燃油车市场和新能源市场,还能满足从入门到高端各细分用户的使用需求。专家认为,合资车企可通过多年的市场经验,对消费需求及行业发展方向作出更为准确的战略预判。叠加研发、制造、产业链布局等方面的优势,合资车企的销量有望逐渐回稳、提升。

  探索可持续业务模式

  乘联会8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首超传统燃油乘用车,渗透率突破50%;自主品牌份额进一步提升,达到61.8%。

  面对新能源汽车和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合资车企将如何走?

  “油电双智”是众多合资车企的共同选择。“我们不仅要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推动电动车型的技术突破与性能优化,也在不断探索燃油车智能化转型的新路径,致力于将前沿的智能科技融入燃油车产品,打造‘油电双智’的全新格局。”一汽—大众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现代方面表示,将在巩固燃油车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推动燃油车全面混动化,并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纯电动车型。

  扎根本土市场,研发更符合中国市场的新车型。朱一方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合资车企应扎根本土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体系化能力,强化本土化决策和效率。中国市场正加速成为高水平竞技的市场,合资企业开展产品规划、功能定义、市场营销均须更加本土化,更快速、精准地响应本土市场的需求。”

  与本土车企积极达成技术合作关系。7月11日,大众与江淮合作的首款智能电动轿跑SUV——ID.与众上市,这款智能网联车型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7月6日,长城与宝马合作的第五代电动MINI Cooper正式上市,是长城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旗下首款车型。此外,还有小鹏与大众、比亚迪与丰田、长城与宝马等,这些合作被视为中国车企对外输出先进技术的典型案例,也是合资车企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

  避免一味“卷”价格,追求可持续业务模式。近日,宝马、奔驰、奥迪接连以不同形式宣布停止“降价保量”,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凯迪拉克等多个品牌也相继调整终端政策,降低优惠力度,并表示将更加关注业务质量,探索可持续业务模式。

  专家认为,随着合资车企纷纷加码智能化,推出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上依然具有较大竞争优势和增长空间。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