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让“这一天”成为“每一天”

发布时间:2024-11-28 04:23:04 来源: sp20241128

“在绿道上骑行,海风轻拂,自然美景尽收眼底。”骑行爱好者张涛是这条绿道的常客,在他看来,还海于民、还景于民,为生态保护带来了多重效益。

黄海之滨,山东日照。从靠海吃海的滩涂沙地,到 28 公里阳光海岸绿道,碧海蓝天变成了金山银山。

阳光海岸绿道沿岸风景。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

阳光海岸绿道沿岸风景。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绿色先行,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我们以青山为纸、绿水为墨、蓝天为布,将答案书写在青山绿水间,让全国生态日“这一天”变“每一天”。

在发展中探索转型“答卷”

板下绿意葱茏,花棒、沙柳肆意生长;板上发出绿电,沙海变“蓝海”。

行走在亿利立体生态光伏项目区,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风光”生“绿金”,可年发送绿电41亿千瓦时,减排320多万吨。

被称为中国第七大沙漠的库布其沙漠,形成独特的“产业与扶贫”“生态与生意”互促共赢沙漠治理模式。1/3面积得到了治理绿化,沙尘灾害天气减少了90%,干枯了千百年的湖泊涌出了清泉。

一望无际的光伏板。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一望无际的光伏板。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为转型发展注入更多“绿”意,库布其沙漠不是个例。

最近,辽宁抚顺西露天矿成为新晋“打卡点”。

站在露天矿旁,映入眼帘的是辽阔的蔚蓝与绿意。“没想到矿山也能变得这么好看!”张女士自小在抚顺长大,她见证了昔日风沙飞扬的矿山正在逐步变成绿树成荫的美丽花园。

经过由采转治,与辽宁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项目规划方案相统一,如今,这个垂直深度超过400米,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巨大矿坑已蝶变成为“城市森林”,城市的“老伤疤”有了“新面貌”。

西露天矿的“矿坑森林”。受访者供图

西露天矿的“矿坑森林”。受访者供图

《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日前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生态美带动经济兴,绿色发展方式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三北工程让“砍树人”变成了“管护员”;在陕西毛乌素沙漠,从“黄沙漫天”到“人金沙退”,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双丰收”;在浙江温州洞头诸湾,沙滩经济、民宿经济、渔村经济“三线并行”,让和美海岸变身未来产业……我国正在走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在环境污染防治中增进民生福祉

“这排口还是得多盯一下。”“保洁都到位了吧?”一大早,以夏财桂为首的小分队在福州鼓楼区劳动路沿线开始巡河。

作为鼓台水系28条河道的企业总河长,夏财桂的一天总是格外忙碌。“流域保洁、截污系统管护、绿化设施维护、沿岸排口管理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光是河面保洁,每条河道每天至少得来回6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盛夏时节,一轮强降雨结束,高颜值蓝天白云持续“在线”,北京“蓝蓝天”再次刷屏朋友圈。

十年来,京津冀深入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形成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城市协作机制、燃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全面提速、四大燃煤电厂陆续关停、京西煤矿全部退出。2023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下降均达到六成左右。蓝天常在,空气常新,成为京津冀地区的新名片。

俯瞰北京“蓝蓝天”。人民网 皇甫万里摄

俯瞰北京“蓝蓝天”。人民网 皇甫万里摄

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四川成都提升无害化治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隐患;江西宜春积极推进环境损害鉴定机构建设,完成涉林地破坏和水土污染环境的损害鉴定131件;建立“增、保、养、调”体系,公主岭黑土地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各地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吹响污染防治冲锋“号角”。

环境好不好,数据来说话。上半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8%;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8.8%。

在守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启“新篇”

“人工授粉成功率约80%,非常不错!”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技术员蒋强开心地说。

雅长,是我国唯一以兰科植物命名并以其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以来,兰科植物由44属115种增加到现在的64属174种。

尖囊蝴蝶兰盛开。生态环境部供图

尖囊蝴蝶兰盛开。生态环境部供图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样生态系统构建五彩生态画卷,神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

不久前,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遗产委员会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拥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保持全球数量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功能,为45种受胁鸟类在内的绝大多数鸟种提供了生存保障。这一遗产的成功列入,对于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人类共同遗产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喔——喔——喔——”天蒙蒙亮,72岁的护猴员余建华背上行囊,一边朝着林间呼喊,一边走向大山深处。

余建华所在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片区,有着由60余只滇金丝猴组成的展示猴群,是目前唯一可供人们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的地方。朝夕相处的28年,余建华和滇金丝猴建立起深厚“情谊”。“我现在一天不见猴子就很想念。”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表示,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中国是“昆蒙框架”通过后第一个完成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更新的发展中国家,并创新地应用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举措,为“昆蒙框架”在国家层面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全球样板。

“中国是唯一一个每年都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严庆说,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该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55364个,其中物种141484个,种下单元13880个。

统筹实施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家底”越来越厚实。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连通了13个局域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数量超过70只,东北豹数量超过80只。武夷山国家公园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700只左右,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进一步增强。

生态和美,万物共生,鸥翔鱼跃,青山绿水,一幅秀美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实习生徐皓萱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孙红丽、吕骞)